厦门的石敢当什么寓意(闽南石敢当)
导语:咱厝路口的石头文化-石敢当
中国古代住宅正门外的墙处,村庄的街巷口对着道路、桥梁之处,常立着一块石头,上刻“石敢当”三字,以避路冲,保佑平安。现在这种风俗还流传于闽南地区,甚至远及台湾、日本、东南亚。
嵌入民居墙壁上的石敢当
对于“石敢当”三字,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上古有许多石氏名人,后世亦多为名门望族,“敢当”是“所向无敌”的意思。据此,后人认为“石敢当”是指古代的一位勇士,“唐人刻石,借石敢当三字以压之”。甚至,后代一些勇士也自号“石敢当”。民间传说便把“石敢当”描绘成古代泰山脚下的一位勇士。
闽南地区路口的石敢当
从史料来分析,“石敢当”碑刻最早出现于唐代福建莆田。《古今笔记精华》引宋王象之《舆地碑目记》、《通俗编·居处》引《墨庄漫录》都提到:北宋庆历年间,有个叫张纬的人在莆田当县令,修建官署时,发现一块旧石头,上面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按,唐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可见唐代已有此俗。 从现存实物来看,有纪年最早的“石敢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系宋代绍兴年间(1131-1162年)所立。高约80厘米,宽53厘米。横书“石敢当”三字,直书“奉佛弟子林是晖,时维绍兴载,命工砌路一条,求资考妣生天界”,字分4行,共25字。此碑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
石敢当之神
“石敢当”有时也被刻成“泰山石敢当”。加上“泰山”两字,原因有二。一、与远古山崇拜(其实也是石崇拜)有关。在我国流传许多关于山的神话,《山海经》几乎把所有的山都说成是神人或神兽居住的地方。昆仑山在神话传说中不仅是众神毕集之所,而且是天地交通的必经之道。二、对山的崇拜中,泰山称东岳,东方主气,气生万物,故而最受尊敬。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王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向来被古人视为天人相通之途。 可见,“石敢当”本作为禁压不祥之物用,加上“泰山”字样,是与泰山的特殊地位、专司治鬼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结合使“石敢当”具有更大的神力。而随着信仰的深入与扩大,“石敢当”的神威也从原先“灵石镇宅”的功能扩大到除灾招福、祈求平安、驱魔镇鬼、治病、保佑一方安宁。有的地区甚至给“石敢当”确定“生日”,举行隆重的祭祀。
闽南地区,“石敢当”主要起镇宅、避邪功能。除了树“石敢当”外,有的地方则竖石狮王、建土地庙、供奉泗洲文佛以代替之,同样起着“石敢当”的功能并有所侧重。 “石敢当”与石狮王的关系。古代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人民对狮子产生了崇拜的心理。认为狮子具有驱邪镇妖的功能,能保人兽四季平安,又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化身,被视为“辟邪”、“瑞狮”,故而民间盛行“舞狮”风俗。古人在“石敢当”碑上附刻狮子形象,以增强其神力和威严。甚至有时连“石敢当”三字也略去,仅刻狮子的形象。民间信仰中也把“石敢当”与石狮王等同起来。
石狮石敢当
在闽南的某些地方,在街巷岔道口建造土地庙,代替“石敢当”以压路冲煞。土地神的出现,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最迟在三国时期土地神的崇拜也流行,以后,土地神成为民间普遍崇拜的神祇。其地位虽卑微,却显得平易近人,故香火颇盛。闽南地区称土地神为“福德正神”,更直接地体现出土地神的守护神色彩,认为信仰土地神可保一方平安。正因此,在街巷道口建一简陋的“土地庙”可起着“石敢当”的功能。 “
土地公小庙
“石敢当”信仰在澎湖、台湾。显然,澎湖、台湾的“石敢当”信仰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徙而带入的。现存于澎湖的“石敢当”很奇特,上附刻有北斗星的图案。而台湾屏东县高福村则保存有驱魔的石狮王、澎湖马公岛一处三叉路口树有“姜太公押煞”的“石敢当”碑等。
台湾的“姜太公收煞“石敢当
日本学者中村璋八认为,“石敢当”等道教信仰是随着道教传入日本而流行的。从日本的青森县黑石市到冲绳县都有“石敢当”,“石敢当”是日本人最清楚的一种驱魔手段。
日本的冲绳县(古称琉球群岛,在并入日本前曾与中国有密切往来)亦有这种风俗,或在道路上安放称为“西萨”的石狮像,或在屋顶斜对面上安置水泥或灰泥塑的小狮子。学者认为这种风俗是古代福建人大量迁入冲绳而传入的。
路口地上的石狮石敢当
“石敢当”信仰在东南亚。显然,东南亚的“石敢当”信仰是由华侨(尤其是福建华侨)传入的。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供奉大陆祖家乡土神祇的庙宇比比皆是,其建筑风格多采用闽南等地的传统形式。在宗教仪式、民间信仰方面,大多保留着家乡的习俗。“石敢当”信仰同样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广泛流传。日本学者洼德忠说,马来西亚的山打根有两座“石敢当”,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同时介绍在菲律宾发现的“石敢当”的形状,发现有的附刻有八卦、鬼面、石狮像等图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