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家族大仇人究竟是谁非东吴战将潘璋(关羽的仇家)
导语:关羽家族最大仇人究竟是谁?非东吴战将潘璋马忠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东汉三国,乱世纷繁,武将层出不穷,其中关羽的名声最为响亮,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关羽的名声依旧经久不衰。更有甚者,只要能跟关羽沾上边,照样也跟着留名青史,诸如颜良、潘璋、马忠及张辽、于禁、庞德等等,庞会也不例外。
庞会为父报仇而灭关羽满门,不仅行为残忍,而且事件真伪,在历史考察上,学术研究上都引起很大的争议,真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庞会灭关羽满门一事,只记载在尊曹贬刘的东晋王隐《蜀记》里及被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过,证据薄弱,且不符合“孤证不立”的原则。
具体如下。
其一,记载相悖。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曾引王隐蜀记曰:锺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鄴,冢中身首如生。按王隐的说法,庞德死后,被安葬在蜀地。直到钟会平蜀后,才将庞德的尸首迁葬到邺城。《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记载: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魏文帝曹丕即王位时是延康元年(220年)正月,而即帝位是同年十月辛未(二十九日)。那段时间,正是魏蜀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曹丕不可能派遣使者到庞德墓赐谥。再者,《三国志》比《蜀记》更具有史书的真实性。为此,裴松之否定王隐的说法,并将反驳的话也备注在《三国志》里,即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其二,事件相违。
景元四年(263年)魏伐蜀时,三路大军中的东线钟会被姜维阻于剑阁,西线邓艾偷渡阴平,这两线战斗皆非常精彩。庞会是受钟会统领,却未见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大小战斗,甚至连名字都未出现过。只有到了钟会进攻涪县时,庞会与胡烈、田续等人一同追击姜维。《三国志•魏书二八•王贯丘诸葛邓钟传》记载:(钟)会乃进军至涪,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维。因此,《蜀记》中记载庞会灭门复仇一事,是王隐强加于史书的记载之中的嫌疑,以致失去事件的真实性。
其三,情理相背。
在《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中,庞会被高贵乡公曹髦称为“忠壮勇烈”之人。《辞海》对“忠壮”一词的解释是:“忠义勇武;忠直豪壮”;对“勇烈”一词的解释是:“刚猛忠烈”。总而言之,“忠壮勇烈”就是“忠勇”之意。另外,曹髦,虽死在亲自讨伐司马昭的战斗中,却被当时及后世评价极高,甚至在《晋书》中被评价为“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为此,曹髦下诏赞扬庞会为忠勇之人,绝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胡编乱造。
庞会,作为一名忠勇之人,于心何忍杀害手无寸铁的受降之人,更何况是一大家老弱妇孺。从庞德被关羽所杀,到钟会成都之乱,时隔45年,庞会也由孩童,少年变成壮年,老年;而关羽早已作古,儿子俱亡,留在成都,要么是孙辈,要么是曾孙辈。如庞会为父报仇的心愿在近半个世纪中还未能淡漠,仍充满仇恨,不至于走如此极端的途径,采取如此决绝的手段,大可驱逐关羽后人到仍在蜀地的庞德墓前磕头赔罪。如此行为,对庞会而言,即可告慰先父庞德,亦可成就忠勇美名,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庞会灭关羽满门,与人性情理不符。
庞会为报父仇而灭满门,只有王隐《蜀记》中有记载而引起质疑。虽受到质疑,却又无法拿出证确凿不移的证据来直接颠覆《蜀记》中的记载,只能留给读史者自己去思量。
笔者按:庞会,作为一名因屠光关羽后人而出名的武将,并因此而受到后世质疑。其实,关于庞会灭关羽后世满门的记载有且只有在《蜀记》中有记载。为此,庞会灭门之事就显得苍白无力。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