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文言文阅读《熊朋来传》的答案(熊朋来简介)

导语:文言文阅读《熊朋来传》

熊朋来传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甲戌登进士第第四人,授从仕郎、宝庆府佥书判官公事,未上而宋亡。世祖初得江南,尽求宋之遗士而用之,尤重进士,以故相留梦炎为尚书,召甲戌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取朱子《小学》书,提其要领以示之,学者家传其书,几遍天下。豫章为江西会府,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皆在焉,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皆以宾礼延见。廉希宪之子惇为参知政事,以师礼事朋来,终身称门人。朋来和而不肆,介而不狷,与群贤讲论经义无虚日,儒者咸倚以为重焉。

会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铨外选于江西,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列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儒学官,使者报闻,而朝廷以东南儒学之士唯福建、庐陵最盛,特起朋来连为两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定辞,必则古式,学者化焉。晚以福清州判官致仕,朋来视之,漠如也。四方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为天慵先生。每燕居,鼓瑟而歌以自乐。尝著《瑟赋》二篇,学者争传诵之。门人归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满,至不能容。朋来恳恳为说经旨文义,老益不倦。得其所指授者,多为闻人。

延祐初,诏以进士科取士,时科举废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称明诏为惧,行省官主其事者,诸问于朋来,动中轨度,因以申请,四方得遵用之。及请为考试官,则曰:“应试者十九及吾门,不可。”其后江浙、湖广,皆卑词致礼,请为主文,朋来屡往应之。及对大廷,其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焉。

初,朋来以《周礼》首荐乡郡,而元制,《周官》不与设科,治《戴记》者又鲜,朋来屡以为言。盖朋来之学,诸经中《三礼》尤深,是以当世言礼学者,咸推宗之。至治中,英宗始采用古礼,亲御衮冕祠太庙,锐意于制礼作乐之事。翰林学士元明善,扬言于朝,以朋来为荐,未及召而卒,年七十八。

(《元史·列传第七十七》)

【注】裸(b6):暴露,表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

B.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爆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

C.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

D.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原义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宋代以后成为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的名称,用儒学教育学生,与今义不同。

B.行省:元朝在地方重要都会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文中“江西”“江浙”均是行省名称。

C.律吕:分为阳律和阴律,是有一定音高标准和相应名称的中国音律体系,又称十二律,包括“黄钟”“大吕”等。

D.《周礼》:相传为周公旦所著,又名《三礼》,是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一部著作,后成为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朋来声名显赫,在他家乡任职的大小官员都对他尊重有加,尤其是参知政事廉惇以尊师之礼对待他,终身自称是其门人。

B.熊朋来遵循古制,在福建、庐陵两地,通过考查古文字、调节律吕、整理歌诗来振兴雅乐,并且制器定辞,读书人受到感化。

C.熊朋来学生众多,虽然因此而拒绝担任江西科考的主考官,但仍然借担任外地主考官的机会,为朝廷选拔了很多人才。

D.熊朋来重视学礼,并为此多次建言献策;在儒学经典之中,他对《三礼》的研究最为精深,所以受到当时谈礼之人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朋来和而不肆,介而不狷,与群贤讲论经义无虚日,儒者咸倚以为重焉。

(2)至治中,英宗始采用古礼,亲御衮冕祠太庙,锐意于制礼作乐之事。

答案:

1.C(朋来,龙泽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穩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常百数十人)

2.D(《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一;“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

3.A(“大小官员”错,由“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皆在焉,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皆以宾礼延见”可以判断:都是高官,而

不是大小官员。文中“廉希宪之子惇为参知政事,以师礼事朋来,终身称门人”,但并未交代“廉希宪之子恽”在江西豫章任职)

4.(1)熊朋来与这些人交往时,和谐而不放肆,耿直而不狷急。与贤士们讲经论又没有一天虚度,学习儒学的人都倚重他。

(2)至治中期,英宗皇帝才采用古代礼制,亲自穿上礼服、戴上礼冠,到太庙祭祀,在制定礼乐制度的事情上勇于进取。

翻译: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十年(1274),登进士第第四,授予从仕郎,宝庆府佥书判官厅公事,未上任而宋亡。

  世祖初得江南,尽力征求宋朝的遗老遗少,尤其重视进士,以亡宋宰相留梦炎为尚书,召咸淳十年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进士榜上朋来名次在龙泽之下,而他的声名并不在龙泽之下,然而不肯炫耀自己,苟且求进,而隐居在州里之间,跟他学习受教的生徒常达数百人。朋来从朱子《小学》中提要领授予生徒,这些学者又在家中传授,这样朱子《小学》几乎传遍天下。豫章是江西会府,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都设在此,凡任这种官的人多是朝廷著名公卿,都以宾礼的要求来引见他。廉希宪之子为参知政事,以师生之礼待朋来,终身自称是他的学生。刘宣为提刑按察使,对朋来更加敬重。朋来与这些人往来,从不显露自己,不同流合污,与群贤讲论经义一天都不间断,儒家学者都依重于他。

  适逢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在江西选拔官吏,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都推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学官,使者报与朝廷,而朝廷以为东南儒学之士只有福建、庐陵最多,特别起用朋来连续为两郡教授。所到之处,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调歌诗以振兴雅乐,制乐器定歌词,一定遵循古代格式,读书人都受到感化,考期已过,以常规格调任建安县主簿,不赴任。晚年以福清州判官辞官,朋来视它,很是淡漠。四方的读书人因他自己所取的号,称他为天慵先生。每当闲暇时,鼓瑟而歌,自得其乐。曾着《瑟赋》二篇,学者争相传诵。门人到他那里去,日益增多,附近的邻舍都住满了人,以至于容纳不下,朋来勤勤恳恳为他们讲述经书要旨和文章要义,越老越不知疲倦,得到他指教的人,大多是后来有名的学者。

  延初年(1314),下诏以进士科举取士,当时废科举已有多年,官府不知道科举的来历,因不明诏而担心,行省官中主持该事的向朋来请教,后来请他任考试官,朋来说:“十分之九的应试者都受业于我的门下,不可。”后来,江浙、湖广都谦恭地请他任主考,朋来每次都应聘前往。就对朝廷而言,他所选拔的士人居全国的三分之一。

  当初,朋来根据《周礼》首先推荐乡试,而据元朝的制度,《周官》不设科,而研究《戴记》的人又很少,朋来多次说到这一点。大概朋来的学问,在诸经中对《三礼》的研究最深,所以当时谈礼学的人,都推崇他。至治中叶,英宗才开始采用古礼,穿礼服,戴礼帽,亲自去太庙祭祀,锐意于制礼作乐之事。翰林学士元明善在朝廷推荐朋来,没有等到召聘,他已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