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的年龄(随心所欲和心想事成的区别)
导语:幼年“随心所欲”,成年“心想事成”
只有幼年的“随心所欲”,才有成年的“心想事成”。
中国的老辈儿早就有言在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对于婴幼年的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早期到底需要什么环境来完成将来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呢?反正七岁以前还没有接触社会,无论古今中外,无论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文化传统、什么历史时期,影响他们的人只有他们的婴幼年抚养人,既他们的父母或家族其他的近亲。和社会生存环境、当地文化传统没什么关系。(集体潜意识?)
既然,家庭环境决定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讲的命运。那么,搞“亲子教育”或实施“亲子教育”的人们一定应该了解做这个“亲子教育”的人(抚养人)该具备什么资格。我们凭什么说他们够资格去教育另一个人?我们凭什么说一个人够资格去教育下一代呢?
1,他(她)已经证实了自己是成功的(或者是幸福的)。
2,他(她)是经过专业“教育者”的培训。
3,他(她)是心灵和精神健康的,否则提供的环境是病态的。
4,他(她)深刻了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含义。
5,他(她)完全明白婴幼年成长环境的本质需求。
6,他(她)能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营造出一个学龄前所需的温暖环境。
有人说是抚养人教育幼儿,有人说是孩子教育抚养人,有人说是教育机构对家庭各方进行教育。
至于该怎么教育,相关各方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我们不难找到各种书籍和课程。
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我们的孩子出生时到底和比尔•盖茨和李嘉成出生时在素质上有没有区别?(答案一定是没有区别,天生和遗传疾病当然除外)
2,长到13岁以后,怎么就差别那么大了??
3,什么环境会使他们在青春期时与比尔•盖茨和李嘉成相比没有那么大的落差???
还可以再简化之,就是说,一个生下来没毛病的孩子,怎么保证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仍然是健康的?或者说,一个天才的婴儿出世后,怎么保持健康,在生理成熟、灵魂造就之时(青春期)仍然是天才?
七岁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右脑的本能来感受生存的品质,而不是通过左脑学习“应该”如何做人;只能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来感受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确认自我认知、自我价值体系,而不是通过了解当地成年人的逻辑思维来积累生存的技能。带有当地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甚至政治色彩的内容在七岁以前展示给孩子都是错误的,尤其通过“挫折教育”来归顺孩子的习惯意识是毁灭性的。
一句话,学龄前的孩子不需要任何基于当地人类文明的知识性、逻辑性教育,只需要平等、尊重、美好的环境去体验生命的善美。从而确认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了解自我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一个人灵魂的源泉。这个环境其实就是抚养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