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论语述而第七文言文翻译(论语九则翻译志于道)

导语:《论语》第七篇述而(15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李泽厚】孔子说:“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技艺。”

【钱 穆】先生说:“立志在道上,据守在德上,依倚在仁上,游泳在艺上。”

【夜辰心得】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十二个字,被视为儒家教学大纲,千古传颂。

志于道,首先要弄清,何谓志?何谓道?《朱注》:志者,心之所之之谓。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

志,就是心心念念于此,誓愿一生追求于此。志于道,愿意为追寻道奉献一生。道,指世界万物的本源,包括天道、人道。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种无形的、不可说的、无法描述的存在。这里,朱子把道的范围缩小到人道,指人们一切日用之间所行,皆是道。

据于德。《朱注》:据者,执守之意。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据,可以理解为根据、据守、依托。德,古义为得,就是遵循道来行事的所得。朱子的意思,心悟道有所获为德。据于德,就好像是一点一滴的感悟大道,然后坚守不失,长期积累,日有所进,终汇集成江海之势。

依于仁。《朱注》:依者,不违之谓。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

依,不违,可以理解为依据、凭借、依倚、依靠。仁,古义二人,自己对万物的仁爱。依于仁,依靠摒弃私欲、身体力行仁来成就德。

游于艺。《朱注》: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

游,畅游、潜泳。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游于艺,潜心于六艺的钻研,门门深入,从而领略义理之趣。

这四句修学纲目,细细分析,有其内在逻辑。“志、据、依、游”,属于为学的方法;“道、德、仁、艺”,属于为学的目的,是真实学问。从体相用来看,道是本体,玄之又玄,不可思议;德,是相,道的体现,可以感觉,也非实物。仁与艺,就是道与德在世间的功用,更加切实一些。

那么,从顺序上看,我们应该怎么求学呢?《朱注》: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首先,要志于道,矢志不渝。道是无形的,不好一步到位。那么,要据于德,勤奋修德。德,也非实体,可以修炼。再深入一些,要依于仁,践行忠孝礼义廉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孝亲、到亲民、到爱物、到止于至善。落到最末端处,要游于艺,通晓六艺,从礼做起,全面发展。这个顺序是自上而下的求学逻辑,淬炼的是思维与心性;具体实践过程中,就要反其道而行,从游于艺来体验仁,推及德,领悟道。立志从大处着眼,为学从小处着手。

有个网友说得好:“道德仁艺像一次人生的长途旅行,目的地是‘道’,交通工具是‘德’,交通规则是‘仁’,驾驶技术是‘艺’。”

还有个网友自省:“这句话要是早十年看到,就不会绕这么多圈圈了。我之前是志于财,据于艺,依于好,游于技,然后就是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再然后就是惑,结果就是不恒。”

大家的领悟很是深刻。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孔夫子给出了答案:立志于道、据守于德、依倚于仁、潜游于艺。

经此一番学习,心中涌起万千波澜,却又无处宣泄,化为涓涓细流,涵养心志,蓄力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