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以亲切的怀恋为题作文400字(亲切的怀恋优秀作文)

导语:作文:《亲切的怀恋》《走近了才知道》《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

《亲切的怀恋》

根据下列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走进中考,总有一些人、物、亲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解析:

【审题立意】“怀恋”一般是指那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情,所以只能写过去的人或事,不能写眼前之景;从“日子”两个字来看,应该写一段时间,不能只写一个瞬间、一次场景等.

【思路点拨】在写作内容和技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回忆往事,抒写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二、以小见大,借物抒怀(怀恋景物);三、逆向思维,写出新意(例如,怀恋停电的日子),以上思路都可以.

【记叙方式】写作时,采用倒叙方式的记叙文最好.

【参考示例】

亲切的怀恋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心底,尽管时间飞逝,它们也不会因此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会在时间的冲洗下越发鲜艳,成为那亲切的怀恋.

每当落日时分,外面响起清脆的铃声,我便会飞出去迎接父亲,然后被他抱上车.一路趴在父亲背上,感受那渐渐急促的呼吸和颈部晶莹的滴滴汗水…曾经不解,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为什么仍载着我,快乐地哼着小曲,不停地按响手边的车铃,在余晖照耀的大地上幸福地驶着…

终于,在不久前的一天,我体验了这单车载爱,体验到父亲曾经的快乐与幸福.

独自骑着单车,在金色铺就的大地上缓缓驶着,只是为了放松连日来紧张不安的心情.远方的夕阳映着大海泛出金光,前方有一个身影在徘徊,行到近处,才发现父亲那略有些弯曲的脊背在金光下闪耀.眼睛似乎被刺痛了,我定了定神,对父亲说:“上来坐会儿吧!”父亲惊讶地转过头,随即“呵呵”地笑起来:“还是算了吧,别累着了.”他的眼里满是感动与爱怜.

远方的海鸥在欢快地歌唱,我将父亲强拉上车.父亲斜坐在后座,手臂紧紧地搂着我的腰,就像我小时候紧紧地搂着父亲一样,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待他坐稳后,我踩下踏板,微微晃动后终于平静下来.父亲不像想象中那般沉重,可我仍紧握车把,生怕父亲摔着…我猛然发现:自己载的竟是一车的爱!不自觉地,我按响了手边的铃,快乐地哼着小曲,父亲则在身后“呵呵”地笑着,笑着…夕阳醉了,懒懒地倚在我们身上.单车载着父亲,回忆着那亲切与感动…我也醉了…(充分抒情)

被幸福刺痛的双眼,感动的泪水在里面打转…父亲,今天的夕阳,真美!父亲,第一次载您,稳么?父亲,像这样永远载着您,好么?夕阳倾洒,一幅画面在心中浮现:主人公是骑着单车的父女,海岸作背景,夕阳作色彩,用爱作画笔!

单车载着父亲,体验那浓浓爱意,将会成为我亲切的怀恋,在我的生命中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永远挥之不去…

《走近了才知道》

按要求写作。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解析:

这个命题作文的题目给了我们表达的限制,需要真实地认识事物或者生活的本质特点,就必须要“走近”,要去实践,不能凭主观臆断,人云亦云。所以说这是一道“命意”作文,但同时它又是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材空间,同学们的能体现这一作文要求的主旨的经历或者素材并不缺乏,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把握写好的最易出彩的素材。根据这个题目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此篇作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在具体的布局安排上,自然是先“走近”——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目见耳闻的事,再“知道”——表述具体的认识。

【参考例文】

走近了才知道

“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

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

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

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

“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了,我才知道。

《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

大作文。

人生如旅途,旅途中有晴天里阳光沐浴的温暖,也会有下雨天风雨交加的迷茫;有行走坦途时云淡风轻的惬意,也会有攀爬险峰时意想不到的艰辛。风雨过后是彩虹,山的那边是另一种风景。

“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叙事具体生动,抒情真挚自然,有一定的感悟;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A、B、C代替

③不少于600字。不抄装本试卷中阅读文段。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我们可以依据提示语来打开思路,但是这一个题目要想写出新意,需要好好构思一下,本作文写作难度稍大。作文题目是“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从本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关键词语,“我”,另一个是“那座山”。其中“那座山”既可以指实际的山,也可以喻指生活中的困难与磨难。此文要求写成记叙文。为了突出中心,本文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由不自信到自信变化过程。文章的最后,还要运用议论点明自己从事件中受到了启迪,悟出了翻过自我的重要性,以此突出主题。

【参考示例】

翻越那座山  

我一直相信“在山的那边,是海!”因为只要付出是无不没有收获的,我一直在追寻着我的梦想,从没有放弃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时,我却因为一时的懒惰而半途而废。  

那时我正在上三年级,那时的我写字不怎么好,但是班上写字好的同学有很多,我很不服气,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过他们,成为班上写字最好的同学!我成天追着妈妈要上书法班,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我报上书法班,我手舞足蹈,高兴的不得了。  

上课了!我拿着笔,一笔一划的跟老师学习,美好的时光还真是短暂,一眨眼的工夫,一节课就上完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教室,因为我还想继续学下去,我不想就这么离开。就这样上了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慢慢的,我开始厌倦了,我不想呆在那里,因为那里实在是太无聊了,我一分钟都不想呆在那里,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妈妈似乎看出了我心中所想,妈妈故意装作不了解的样子,对我说:“学得怎么样?看你的样子好想学的很好啊!要不要漏两手给妈妈瞧瞧啊!妈妈很期待啊!想看看我的乖女儿到底学得怎么样,我看我的女儿那么聪明,勘定学得不错,对吗?”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我很羞愧,因为我并没有认认真真的学,我很小声的回答着:“嗯,学得很好,不过……”“不过什么?”妈妈又故作疑问。  

“你是不是没兴趣了啊,这可不行,只要是下定决心,就绝不能半途而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想办法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不是见到困难就退缩,难道你愿意当小乌龟吗?”妈妈的话让我彻底醒悟了,我一定要完成我的目标,因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我根本没有付出又哪里来的收获呢?我尝试着喜欢练书法,渐渐的,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参加了全国的比赛,得了二等奖,并且我已经是班里写字最好的学生了,我为我做的这个决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我更要感谢妈妈对我的教育,要是没有那些话,我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成就!  

我终于知道“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所说的含义了!

本文内容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