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文艺团体改制(文艺团体事业单位改革)

导语:机构改革下,各类文艺团体何去何从?

在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并没有涉及文化旅游部。是不是就意味着全国各类公办文艺演出团体将继续保留?答案是,不可能。请注意,这次公布的机构改革方案只是政府部门改革方案,公办文艺演出团体属于事业单位,自然不在这个改革方案里。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任务。这么多年来,从中央到省、市、县,财政养活了大量歌舞团、乐团、京剧团、戏剧团、曲艺团以及文艺研究机构等等。说实话,这些文艺团体艺术水平良莠不齐,发展定位不明确,占用了大量的编制、经费等资源,在文艺市场中的存在感却不高。很多省市县剧团一年都没几场像样的演出,等于养了一帮吃闲饭的人。在各级政府财政吃紧的背景下,与其养闲人,不如推向市场,自谋发展。在接下来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文艺团体必然要受到冲击。

那么,文艺团体将会面临怎样的改革?前几年郭德纲说过,全中国的相声演出团体,国家只保留一到两个,主要完成宣传任务。剩下的相声团体和演员自谋生路,通过市场竞争适者生存,不能干的趁早另寻出路。不出两年,中国相声界将再度辉煌。这段话说的很精辟。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毕竟要坚持社会效益。因此,像中央、省一级还有部分有条件的市保留一定数量影响大、高水平的文艺团体还是有必要的,这是推出优秀作品、培育造就文学艺术家和文化文艺人才的保证。其他各类文艺团体机构完全可以取消事业编制,转制为国有性质或者股份制文化企业,甚至允许被企业、私人收购,到演出市场去竞争,适者生存。人员的分流安置这是重点和难点。其实,真正有本事的人到了市场中反而会活得更好更健康。至于年龄大的、缺乏市场生存能力的人,也完全有办法安置,无非就是分流到其他单位,或者干脆提前退休,财政包起来,这就是体制内的好处。

总之,文艺团体改革势在必行,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