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骨碎补植物喜生长在什么环境(骨碎补是什么植物)

导语:骨碎补生于山地林、树干上或岩石上,附生蕨类植物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等,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附生蕨类植物,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40cm。

骨碎补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

骨碎补叶柄深禾秆色或带棕色,叶片五角形,四回羽裂;羽片对生或近对生,有短柄,斜展,裂片椭圆形,槲叶状的营养叶多数,灰棕色,无柄,叶片革质,卵形,长5~7cm,宽3~6cm,顶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部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叶脉粗,叶背面被短毛;孢子叶绿色,叶片纸质,无毛,矩圆形,长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而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互生,长4~l0cm,宽2~3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网状,粗而凸出。

骨碎补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的交接点上,沿主脉两侧各有2~4行,无盖。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管状,先端截形,褐色,厚膜质。

骨碎补常用分株繁殖,以5~6月为好。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盆栽2-3丛,放半阴处,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植物,便已成活。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入腐叶土表面,喷雾保湿。一般2个月后长出孢子体。夏季高温,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肾蕨作吊盆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多喷水,注意通风。但浇水不宜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喷洒防治。出现生理性叶枯病时,注意盆土不宜太湿。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骨碎补药形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骨碎补的始载本草《本草拾遗》云:&34;《本草图经》日:&34;《本草衍义》日:&34;李时珍日:&34;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骨碎补相符。但历代本草所载骨碎补品种较为复杂,有些种类难以确定。该种根状茎药用,有坚骨、补肾之效。

骨碎补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江苏、湖北等省。生于山地林、树干上或岩石上。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