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哪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

导语: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课本知识,不能再当唱独角戏的演员了,而是要当“导演”,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认真观察、有序实验、积极思考。要交给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思维,以达到掌握学习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内因,形成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现实的成分之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必须从兴趣开始。

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对实验现象非常感兴趣,对自己分析的结果产生了怀疑,又对解开最终结果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连平时调皮淘气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听课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思路、发展智力

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思维→想象、识记→理解→记忆、分析→概括→综合直到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样三个层次的思维过程,把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说理,理清思路,使问题简单化。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操作和尝试,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另外寻找新的实验方法,大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好“导演”的作用。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地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