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经典性的含义(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什么)

导语:经典性与发展性的“素质”

经典性与发展性的“素质”

素质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个经典概念,而素质教育却 是一个当今歧义丛生,尚需规范的新范畴。

素质的经典性定义是:“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 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 特点。”这在教育学、心理学的诸多教科书、专著和学术论文 中,都被作为一个认同的规范概念使用,其内涵是指人的先 天性、遗传性的自然素质,外延则限于个人的素质。

然而,在素质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中,人们对素质的释义, 无论在内涵和外延方面都突破了素质的经典定义。如我们所 说的“民族素质”、“人口素质”、“教师素质”等,都是从广 义上使用素质概念的。可见,素质的内涵已经超越了遗传特征的局限,在日益丰富,其外延也在扩大。许多学者认为,今 天研究素质,既不应拘泥于经典的解释,把它看成僵死的概 念,而应在扬弃传统定义的基础上,赋于其新的内涵,又不 能过于泛化,把它视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词汇,而应加以科学 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规范地使用。据此,把素质界说 为: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 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 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 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 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如民族素质)。

因此,可以理解:所谓素质,通常包括三个基本含义: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作为心理学中的专门术 语,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即人与 生俱来的某些自然特点。

(2)事物本来的性质。

(3)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将三者结合起来,素质是指人们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 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综合。

先天的自然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而且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一方面它规定 了个体素质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即“自然限度”;另一方面, 它同样是整个人类进化、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由于人总是 生活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人自身的 实践,无不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总是对人的素质提出 不同的要求,并给人的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同的条件。因此,人 的素质总是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历史发展的限度。

例如,洪宝书在《也论素质一一兼与俞启定同志商榷》一 文中对素质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人的素质是指以个体的先 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同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稳固的性质。”进而,他设计了人的素质结构表,把人在后天 养成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都确定为素质 的内涵。同时,在素质概念外延的限度和描述上,又出现了 与个体素质相对的民族素质、人口素质、群体素质、企业素 质等。这样,人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我们 发现了经典定义与社会实践的悖论,我们面临着理论的困惑 与选择。

科学史表明,每当既成的理论体系中某一领域的经典定义与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相悖时,或者说,当一个被人 们崇奉的理论范型已经丧失解释和规范社会生活中的新问 题、新事实的功能时,这就标志着一个新理论的孕育和形成。

有人认为,素质原来是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概念,有其特 定的含义,现在主张素质教育的同志,却把这个心理学术语 的内涵,无根据地予以扩大化,这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上 海师大燕国材教师认为现在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大大超出 了素质的原来的内涵,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

第一,扩大素质的内涵是实践的需要。80年代以来,在 教育改革中,不断地出现了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 素质、民族素质等要求。试问,如果我们老是紧紧地抱住素质的心理学定义不放,那上述种种素质的提法怎么能加以解释呢?难道提高政治素质,就是提高政治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等的功能吗?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很显然,教育实践需要我们对素质概念重新考虑,以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识时务者为俊杰”,持素质教育观点的人主张丰富素质的内 涵,不就是这样的一批教育界的“俊杰”么?

第二,科学概念的不断变化、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 转移的“铁的定律”。古今中外,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几乎每 一个概念都经历过扩大与深化的改变与发展,而且还很难说 已成定论。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科学的概念上,同时也在自然 科学的概念上有所反映。必须强调指出,科学概念的不断变 化与发展,这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根 本就用不着惊慌失措。在素质概念的扩大与深化方面。我们 也应当采取如此乐观的态度。

第三,素质内涵的扩大与深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 合乎科学的。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本质、本性。人之所以成为 人,而与动物区别开来,就在于具有人的素质。正如人的本 质、本性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本性,一是社会本性。而且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社会本性是主要的,连其自然 本性也打上了社会性的烙印。很明显,心理学讲的是自然素 质,未包含社会素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持素质教育观点 的人主张素质既包含自然素质,也包含社会素质。这是还了 素质的“庐山真面目”,既全面,又科学,有什么值得“评头 品足”的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