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南怀瑾般若(如何得到般若智慧)

导语:南怀瑾先生:如何获得一通百通的般若智慧?

01 | 般若智慧不同于普通聪明

今天要讲的是《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我们研究《金刚经》时,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另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

在座的诸位先生女士们,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们今日研究《金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

......

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

......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

我们的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象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

大家要注意!它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什么。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

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候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着相了。

所以,唐宋以后,禅宗干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词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词,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02 | 般若智慧如何求?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

这个话很严重,因为讲到一切无相,不着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闹那些境界,自己走入着相的路线,自找麻烦还是小事,已经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须菩提提出来问佛,他说你这样讲法,后代能有人真正懂得,能够相信吗?

佛说你不要这样看,当我死了以后,过五百年——为什么讲过五百年?佛在世的时候,叫作正法时代;佛过世以后是像法时代,就是有佛像有经典时候;到了佛经都没有了,只有迷信的时候,叫作末法时代。所以他说,等我过世五百年后,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开就可以相信这个话了。

刚刚讲到释迦牟尼佛说,有人持戒、守戒、修福报,福报修成就了,才能得到无上智慧。一个人不要说智慧,生来能有一点聪明,都还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无上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累积起来的,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别提出来,在他过世以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话。

五百年后文化演变更不同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我经常跟青年同学讨论这个问题,站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时代愈来愈进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来讲,愈来愈堕落,是退步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时代进步,是站在物质文明的立场来说的;佛法是从人文的立场来看时代的。迟五百年,人的智慧变得越来越低,到了末法时代,人十二岁就可以生孩子,脑袋非常发达,四肢和两手两脚越来越小,极聪明而没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杀人。换句话说,灾难、病痛、战争随时存在,这是末法的时候,现在还没有到。

五百年后,有人真能够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对于佛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说法,能够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来,这是非常难的事。

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无所得的果。尤其我们看到庙子上拜佛的人潮,以前是十块钱啦!现在充其量是一百块钱,买一大堆香蕉、饼,一大把香,烧了以后又拜,拜了以后又磕头,然后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体好、奖券又中、生意发财、样样都好,然后还把香蕉带回去慢慢吃。你们看!出这么一点点本钱,那个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会理这一套的。

哼!你这个人自己都成问题嘛!花一点点本钱,要求一切都圆满,达不到目的,还要讲这个菩萨不灵,这个菩萨好当吗?就像古人的一首诗,讲这个天气很难办:

做天难做四月天,

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

采桑娘子望阴天。

你说老天爷究竟该怎么办?人同天一样更难,菩萨更是难上加难。两家人打官司,两边人都烧香要帮忙,保佑他打赢,你说这菩萨究竟帮哪一边好呢?你说菩萨是看谁的香蕉多一点,猪头大一点来决定吗?所以啊!这些都是宗教仪式,从心理学立场来研究,这是很滑稽的。

我们经常听人家讲宗教仪式的,也只好写四个字来形容,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嘴里没有办法讲出来,只好说对对对,你说的差不多啦!是那个样子,慢慢来吧!将来再说吧!那个将来再说,也许是三大劫以后才再跟你讲呢!就是说你现在听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后再说吧!

现在佛说这个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难相信的,他说后世有人对于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过的要有大福报才行。这个福报不是世间的洪福啊!所谓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为实”,认为这个是实在的真理。佛说你要晓得,将来世界上这样的一个人,他不止是跟过一个佛两个佛三个佛四个佛五个佛而种的善根;这样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来的!他已于“无量千万佛所”,不知道经过多少世,在这些有成就人前面学习过!“种诸善根”,他已经做了无量的好事,种了这样大的善根,才生出这样大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