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什么意思(山东出响马四川出盗贼河南到处流星锤)

导语:古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蹚将指啥?这个称呼有什么来头

引言

《橘生淮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众所周知,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地域特色,不管是从地理环境还是文化精神来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人,不管是性情、为人处世、说话口音等自然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01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的政权也在不断地更迭当中,江山引得无数英雄豪杰都做起了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美梦。然而乱世之中,百姓只得艰难苟活,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这般艰难的世道中,若是自己不想办法谋求生路,就只能终日悬心,过得一日算一日。所以,许多年少力壮的青年人只能落草为寇,以打家劫舍为生,才得以在乱世中保全自身,而这样的人通常就会被人们称为“土匪”。

▲土匪剧照

需要指出的是,“土匪”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呼:如唐朝时期,土匪被叫做“响马”;宋朝时期则被称为“绿林好汉”;明末清初时期,在东北流窜的土匪又被叫做“胡子”。可以说,土匪横行正是世道艰难的表现,人们靠着正常的营生已经无法存活了,所以只能选择去打家劫舍,这样才能活下来。虽然土匪的出现确实会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但不得不说这和统治者的腐朽统治是分不开的。

▲土匪山寨剧照

清朝末年,在社会上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指的就是靠打家劫舍为生的土匪,这些人从前都是养马的,后来迫于现实沦为了草寇,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叫做“响马”。明朝统治时期,朝廷所用的马匹并不是由官吏饲养的,统治者把这些养马的任务下放给了老百姓,因此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许多养马户,这些人每年都会向皇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马匹。

▲土匪剧照

然而,后来战争越来越频繁,朝廷需要的马匹数量也越来越多,朝廷就不断向养马户施压,要他们如数交出马匹。如若交不出相应数量的马匹,那么养马户就必须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额的赔偿金。为此,很多养马户都因为交不起罚款而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的他们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就只能抛弃良民身份,另起炉灶,走上了打家劫舍的道路。而又由于他们都有精湛的骑练技术,老百姓就把他们称为“响马”。

▲马圈马匹近照

02

“响马”这一团体从明朝到民国时期经久不衰,社会上时常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看清生死、更不害怕官兵,只想着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因而老百姓对他们也十分畏惧,走在路上也怕路边突然窜出一伙“响马”把自己洗劫一空。那“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中的“蹚将”是啥意思,指啥?这个称呼怎么来的?有什么来头?其实“蹚将”也是指的土匪,是在河南干着这个营生,被人称为“蹚将”。“蹚将”出现得比“响马”晚,在晚清时期才开始活跃在社会上,这些人在变为草寇之前,都是干到木匠、铁匠、石匠这些活计的,所以被人称为“蹚将”。

▲木匠近照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社会已经很不安定了,战乱的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蹚匠”首位生意了慢慢地也越来越不好,直到最后落到难以糊口的地步。无法靠自己的正经手艺吃饭的工匠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干起抢劫的营生。这些“蹚匠”们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地势险要,植被茂密的地方潜伏,伺机等待过路的人进行抢劫,要是情况不妙,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也便于他们逃跑。

▲土匪窝仿建

一般来说,“蹚将”主要针对的是在此地来来往往的商队或者富人,有时候也会打劫一下村镇中家境比较殷实的大户人家,很少针对普通老百姓。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动乱,人们走投无路的状况。尽管人们都知道抢劫这件事不光彩,也不合法,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实在无力反抗封建统治的剥削和压迫,只能铤而走险,以求一条生路。

结语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人们深受其苦,因为无论国家多么兴盛,受益的最终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一直都是苦不堪言的。

参考资料:

《橘生淮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开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