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地涌金莲是什么意思啊(地涌金莲百科)

导语:佛教“五树六花”之一-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

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光灿灿的金莲花,也就是地涌金莲。有傣家传说,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所说的就是这种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

莲花是佛教的圣物,常用来象征佛法和纯洁。而地涌金莲则是在佛说法或者显示神通时候出现。在很多佛教典籍中有过记载。比如《楞严经》中就有:尔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化如来,结跏趺坐,宣说神咒。地涌金莲也是平常所见到的佛像中佛及菩萨脚下所踩的莲花。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原产中国云南,为中国特产花卉。别称千瓣莲花、地金莲、不倒金钢,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株丛生,具水平向根状茎。地上部分由叶鞘层层重叠、形成螺旋状排列,如树杆状,称之为假茎。假茎矮小,高不及60厘米,基径约15厘米,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达0.5米,宽约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苞片干膜质,黄色或淡黄色,有花2列,每列4-5花;合生花被片卵状长圆形,先端具5 (3+2) 齿裂,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处具短尖头。浆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5厘米,外面密被硬毛,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大,扁球形,宽6-7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

地涌金莲

生长习性 喜光植物喜光照充足,喜温暖,在0℃以下低温,地上部分会受冻。喜肥沃、疏松土壤。易移栽。多生于山间坡地或栽于庭园内;海拔1500-2500米。繁殖以分株为主.于春季或秋季进行,把根部分蘖成长的幼株,连同地下匍匐茎从母株上切离另行种植。也可播种繁殖。

园林价值 假茎的叶腋处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花期长达半年之久。开花时犹如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景观十分壮丽,庭园中适于窗前、墙隅、假山石旁配植或成片种植,也适合盆栽观赏。地涌金莲有“高贵”、“神圣”、“朴实高雅”之意。地涌金莲花语是高贵典雅,万事如意。

药用价值 地涌金莲植物的根、茎(假茎)、叶、花、果实及全株均供药用。入药部位花,味苦;涩;性寒,夏、秋季花期采收,晒干或鲜用。花可入药,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治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茎汁用于解酒及草乌中毒。

地涌金莲

文献资料中记载的药用功效

1、地涌金莲假茎中的汁液可用于解酒醉及草乌中毒。

2、花序(包括苞片、花和茎尖)煮沸后服下,可治疗肠炎、便秘及妇科病[。

3、苞片和鲜花碾碎后制成药膏涂抹到皮肤伤口上,可以止血和消炎。

4、花(位于每苞片内的小花)晒干入药,具有收敛、止血和消炎功效,可治白带、红崩、大肠下血、血症日久欲脱、用后具有固脱之功效。

5、地涌金莲果实含鞣质,味涩,具有涩肠止泻、健脾胃、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肠炎、痢疾、泄泻等症。

6、地涌金莲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对治疗慢性气止管炎、止咳、祛痰和平喘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对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研究发现地涌金莲还可用于治疗宫颈癌及皮肤溃疡。

7、地涌金莲根状茎具有清热通淋功效。用于带下病、崩漏、大肠下血。

地涌金莲

攀西民间利用地涌金莲的食疗价值

1、地涌金莲未成熟果实煮水喝,治疗肠炎、痢疾、泄泻等,症效果特好。

2、地涌金莲假茎(即剥除外面老叶鞘后的幼嫩株心部分)或花序(即剥除外面老苞片后的花序心部分)与猪心、肺一起炖食,治肺气肿、肺心病;

3、地涌金莲假茎(即剥除外面老叶鞘后的幼嫩株心部分)或花序(即剥除外面老苞片后的花序心部分)与鸡肉或猪肉一起炖食,治胃病。

4、地涌金莲花序(即剥除外面老苞片后的花序心部分)与猪心同煮吃,可以治疗心脏病。

5、地涌金莲植株或果实除供人类药用外,也可供牛、马、羊、猪等牲畜或鸡、鸭、鹅等家禽药用,具有收敛止血之效,可治肠炎、痢疾、泄泻等。

6、花序可治水牛在脖颈、下巴等处生的脓肿,方法是割取花序将其锤碎后包于患处。

7、地涌金莲植株假茎中的汁液可用于洗头,同时具有治疗头癣的作用。

地涌金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