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什么叫长孙无忌)

导语:这不是占便宜:唐太宗为什么说长孙无忌是“自己的儿子”?

众所周知,长孙无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也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的大舅子。有意思的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当着满朝群臣的面评价长孙无忌是:“无忌于朕,实有大功,今者委之,犹如子也。”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说大舅子长孙无忌是“自己的儿子”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虽然说平辈亲友是“自己的儿子”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是占便宜的辱骂行为,但这一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朝廷君臣。自春秋以来,儒家经常以父子关系来比喻君臣关系,即所谓的“君臣如父子”。除了祖宗父母之外,现任君主在儒家礼法上是所有人的“君父”。

但君父终究比父亲差了一点,因此只有关系密切并且深受信任的大臣才能与自己的君主合称“父子”,比如曹魏的著名谋士刘晔就评价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是“义为君臣,恩犹父子”。正因如此,唐太宗评价长孙无忌是“犹如子也”是表达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

唐太宗登基后发现父亲唐高祖给自己留下了很多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冗官”。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下令裁减官员和精剪机构,以减轻百姓的负担。经过君臣数年的努力,唐朝中央官员从几千人降到了六百四十三人,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如此大规模的裁减官员当然会引起很多官员的强烈不满,而时任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自然就成了发泄不满的对象。再加上长孙无忌当时给人留下了“权宠过盛”的把柄,长孙皇后趁机逼迫长孙无忌辞职。长孙无忌辞职后便离开唐朝的中央行政系统长达十几年。

唐太宗并不希望长孙无忌的辞职,只是拗不过自己的老婆。为了彻底平息对于长孙无忌的不利言论,唐太宗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无忌于朕,实有大功,今者委之,犹如子也”,以此表明自己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唐太宗的这番话也为长孙无忌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