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塘怎么调水(水产养殖调水实战)
导语:水产养殖户如何调一塘好水?这里给你答案
一、调水调什么? 调水说简单,也简单,就像这个名词一样,直接解释就是调整水质。说复杂,那可就真复杂了,因为“水质”就是一个庞大的复杂概念。 从生物学角度讲,调水涉及到养殖水体内多种生物共生条件的调整。说白了就是养殖水体内,藻类、菌类、昆虫、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相互依存、相互抑制/促进的环境调整。 从生态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保持接近“自然生态”条件,保持生物多样性。事实证明,维持在 “我们人类认为的理想人工环境”中进行生产,往往难以为继,甚至会造成很大的“生态危机”。这是我们对“自然”的认知还差很多,我们几乎还没有建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 从生产学角度讲,调水就是尽量调整养殖水体中营养物质、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等的变化,使之利于水产养殖生产,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这个角度是最狭隘的角度,只不过是人类满足自己欲望的一种追求。基于这种思维研发或采取的措施,往往都会顾此失彼,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所以,说了半天,调水调什么呢?个人认为,调水就是在生产条件下,以尽量贴近自然的方法,建立适于养殖目标的养殖水体环境。也就是,把养殖水体中生物平衡、物质平衡调整到满足或者促进养殖目标的水平。
二、为什么调水?
那么,为什么要调水呢?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者不断追求、市场不断需要,于是,大量的“人工干预”介入到“自然生产系统”中,养殖水体的环境会快速变化,我们也就不得不经常“调水”。 天气变化,需要及时调水。天气剧烈变化,特别是暴雨/连续阴雨后,出现太阳暴晒的热天,水体在藻类、菌类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引发养殖水体缺氧是经常发生的;养殖水体分层,底部恶化加快,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累积量增加,极易诱发各种疾病。可见,天气剧烈变化后,需要调水。
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调水。例如,养殖前期“肥水”就是一种调水方式。养殖中后期,由于大量投料,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快速、大量累积,采取稳定水质、降低亚硝酸盐的措施,是另一种调水方式。
三、什么时候调? 调水不是目的,稳水才是根本。这是我们在进行调水时,要建立和坚持的概念。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养殖动物是不可能生长好的,更不用说高产。这样看来,调水的时机就很重要了,追着水质变化以后再调水,永远是被动的,且水质永远是“不稳定的”。 调水,也要走在水质变化的前面。根据养殖水体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后水质变化规律、养殖水体内生物变化规律、养殖动物生长进程规律、饲养管理变化规律等,采取预防、及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微调”结合,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性”。这就是调水的“适宜时机”。 调水的时机,有固定的,也有临时的。具体的调水时机,是根据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养殖者的经验,及时调整的。例如,台风来临之前,必须要事先采取适当措施,稳定养殖水体水质,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台风过后,还要及时跟进,采取必要稳定水质措施。
四、怎么调水?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技术。而对各种物质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养殖各阶段的正确理解,采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正确的产品”,才能调好水。一句话,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是调水的基础。 例如养藻,水产养殖的都知道,好藻好水。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滋养的。光合作用是需要足量的二氧化碳,而在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则主要是以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这就一定要涉及到水体中的一些指标了,一是硬度,二是总碱度。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量,反应出的就是总碱度的高低,总碱度越低,越不利于藻类的生长。这是培藻前要正确理解的基本要点。
例如培菌。细菌有自养型与异养型之分,碳与氮对细菌繁殖有影响的就是异养型细菌。细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这意味着,当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同化一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而在同化的过程中,能量又是通过有机碳获得,且同化一份碳所消耗的有机碳是4份,也就是说,同化一份氮,消耗的碳是5份,而有机碳是20份,加起来碳与氮的比例就是25比1。 现在鱼塘、虾塘投的饲料,往往蛋白很高,大多饲料蛋白都在30%以上,一般饲料的碳氮比在9-10。在养殖中,饲料中的氮约有70%都没有被利用,而这些氮都是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的根本来源。这些氨氮、亚硝酸盐需要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微生物要高效的分解、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必须要有足够的碳源。 养殖水体中,碳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光合作用,再一类就是饲料。当碳不足,就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去补充。像葡萄糖、红糖、糖蜜都是糖源。这也是养好菌、调好水所必须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我们都知道水产养殖中的一句话是,养成靠养藻,高产靠养菌。
养殖水体消毒,是大家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其基本理念是,由于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杂菌或有害菌,通过“消毒”,“杀灭有害菌”,以减少对养殖动物的不利影响。于是,在水产养殖中,进行了大量“水体消毒”动作。
消毒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要明白,消毒的目的什么,怎么做,后果是什么?比如说,池塘进水完成后,施用漂白粉、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水产常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这无可厚非。但水体消毒后2-3天,待消毒剂药效基本消失后,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使水色呈豆绿色、黄绿色或浅褐色,营造藻一菌平衡的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给虾苗或幼虾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促进虾苗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对于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水体消毒,这就是人见人智的事了。本人不建议经常进行水体消毒,在本人自己的实际操作中,除非极特殊情况,不再进行消毒处理。完全依靠综合生物技术集成的调水手段进行调水。
所谓调水,还涉及到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累述。但本人需要强调的是,充分认知和理解水质、养殖动物、自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配合自己的经验,建立适于自己操作、适合于自己池塘特点、适于养殖动物特性的一套调水措施,才是“调水”的实质,也是达成养殖成功目标的适宜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