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那些佛菩萨为什么都闭着眼睛呢(为什么寺庙里的佛像的是半闭眼睛)
导语:寺庙里的那些佛菩萨,为什么都闭着眼睛?
“观音”是梵文“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本译作“观世音”,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掉“世”字,略作“观音”。玄奘译《心经》时,改译“观自在”。又称作“光世音”、“救世净圣”、“救世圆满”、“救世菩萨”等,司慈悲。
观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是阿弥陀佛左侧的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其右侧胁侍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
佛与菩萨,都有法身、生身二身。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谓之法身。为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之肉身,谓之生身。为广化众生,菩萨经常需要示现各种形象,称作“普门示现”。佛典说观音菩萨可以随机应变出种种法身,去拯救众生的苦难,所以他(她)的化身特别多,佛教各宗也有不同的说法。
台宗立有“六大观音”: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三、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
真言宗立有“八大观音”:一、圆满意愿明王菩萨。二、白衣自在。三、髻罗刹女。四、四面观音。五、马头罗刹。六、毗俱胝。七、大势至。八、陀罗观音。
《楞严经》记载了由观音普现色身三昧应现的“三十二身”,与《法华经·普门品》中的“三十三应化身”大同小异。
这三十二种变化身是:一、佛身。二、独觉身。三、缘觉身。四、声闻身。五、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三、长者身。十四、居士身。十五、宰官身。十六、婆罗门身。十七、比丘身。十八、比丘尼身。十九、优婆塞身。二十、优婆夷身。二十一、女主国夫人命妇大家身。二十二、童男身。二十三、童女身。二十四、天身。二十五、龙身。二十六、药叉身。二十七、乾闼婆身。二十八、阿修罗身。二十九、紧那罗身。三十、摩睺罗迦身。三十一、人身。三十二、非人身。
《图画普门品》中,也描绘了观音“三十三身”: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乐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青、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现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么提观音、叶衣现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现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青。
最常见的观音塑像和图像,一般多作女像。实际上,观音的性别及生平已无从考稽。其标准像是一手二臂,头戴天冠,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像,结跏趺坐,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定印的尊严像。另外,又有“自在观音”像,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像旁或有一净瓶,内盛甘露,瓶中插有柳枝,象征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像旁有一对童男童女像。又有白衣观音,名“大白衣”、“白处观音”,身穿白衣,在白莲之中。就其衣饰,因而名为“白衣”;就其住处,因而名为“白处”。“白”表示纯净的菩提之心。
观音除上述各种形像外,还被称作“千手观音”,或“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千手观音法相庄严,妙色超三界。具金色晖曜,头戴发髻冠,自冠下垂绀发。住莲花台,放大光明。除两眼两手之外,左右各有二十只手,手中各有一只慈眼。左手持日轮,右手持月轮;左宫殿,右五色云;左戟矟,右锡杖;左羂索,右宝剑;左宝弓,右宝箭;左红莲,右紫莲;左白莲,右青莲;左军持,右胡瓶;左玉环,右金轮;左宝箧,右胋经;左铁钩,右钺斧;左金刚杵,右三钻;左宝螺,右蒲桃;左白拂,右杨柳;左宝铎,右宝印;左如意珠,右施无畏;左化佛,右顶上化佛;左宝镜,右骷髅;左榜棑,右珠数;左宝体,右合掌——这样共有四十只手、四十只眼,再各配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配成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观音像,最主要特征是四十二臂,如手下伸,掌向上,名施无畏手,除一切众生怖畏;除锡杖手,慈悲维护一切众生;合掌手,令一切人和鬼神敬爱,等等。
唐代以前,观音形象大多以男性出现,自唐代以后,观音形象即由男性改塑成慈爱、典雅、俊秀、飘逸的女性形象了。
但观音无论以什么形象出现,都以大慈大悲为己任,因而深得佛教信徒爱戴。菩萨之中,观音像前香火最盛。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