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广东百越族(广东百越人哪里去了)

导语:广东民系的溯源之百越篇

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俚獠混杂。《吕氏春秋》记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当时岭南各个土著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

一、缚娄

缚娄国位于广东东江流域内,分布于今惠州、博罗、河源、东莞、深圳一带。

根据出土文物,已有钟鸣鼎食气象,这已经呈现出一个国家之象。

关于缚娄国的起源,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古语的缚是读“bó”,意思是束缚的意思,而娄指古代的二十八星宿的娄宿,缚娄就是要将娄宿给绑住的意思。古代的人相信,自己所住的地方跟天穹相对应,而缚娄就是对应娄宿的位置,也就是现在博罗的发音的转音,推测最初缚娄国就是僚人的国度。

由于古代的少数民族大多茹毛饮血,古代汉族一般对周边少数民族大多有些蔑视,所以,僚人一般会被写作獠人。但其实古书所说的“僚”是指“寮”,意思是茅草盖的小房子、窝棚。而寮人,就是住在小房子里的人。时至今日,惠东依然保留了巽寮的地名。而泰国如今也有这类叫“寮”的小房子。

但也有第二种解释,就是源自罗族。

《路史》等古籍记载罗国本姓熊,出自芈姓,与楚同宗,但对“罗”的发源地却存在歧义,有说法认为罗族跟黄帝部落有熊氏有关。

何光岳《罗国的来源和迁徙》认为罗国最初发源地在河南罗山县。汉淮流域山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气候湿润,适合农业开发及各种鸟类生存,以捕鸟为业的罗族在此形成族落符合其气候及环境需要。

据说古罗国早在商代就已存在,由于受到商武丁的大肆征伐被迫向西北迁徙,最终落户于甘肃正宁县一带,于是罗族文化也被带到陕甘地区广为播洒。商末大板荡时,罗人投靠附近的周部族,助周灭商,被封到湖北宜城县境,即为西周罗国。罗为子爵,也称罗子国。

《周礼·夏官》载:“罗氏掌罗乌鸟。”罗氏,周代官职,主司罗网捕鸟,用以节令祭祀。这说明罗国归顺周朝后,专替王室掌管捕鸟之事,罗氏也成了捕鸟官的代名词。

我们都知道,楚国是春秋战国之中,最热衷吞并小国的,其版图也是诸国中最广阔的。

楚武王当政期间,楚国国力空前繁荣,之后苦心经营数年终于一举吞并罗国。

据推算,罗国亡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90年前后。楚灭罗后,罗人南迁,《水经注》、《路史》等古籍记载楚人将罗人迁到今湖北枝江市,之后再次南迁湖南汩罗地区,汩罗江分南北两支,南支叫汨水,北支为罗水,罗水即与罗人南迁有关。罗国是后世罗姓的起源。

罗族南迁后,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壮族地区。到了唐时,罗氏已为岭南僚人大族。

按照之前的说法,缚娄转音缚罗的话,这个被束缚的罗,就是指罗族。很有可能是因为罗族人南迁的时候,也战败了,被古越族人给绑了。

支持这个观点,有一个传说,古代罗浮山,其实由罗山,和海上飘来的浮山,合并而来。两山合并后,形成了罗浮山。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罗族南迁的事实。

这个也可以解释得通,因为那个时候,珠三角几乎都是位于海上,少数几座山峰就成为了小岛,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沧海桑田,原本不相连的小岛和陆地就联通了,罗浮山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显现的。

通过如今地图搜索罗字,也基本只分布在惠州及河源一带,这大体就是古代惠州府的区域,这也侧面地支撑了罗族南迁的观点。

二、阳禺

“阳禺国”的建立者——瑶族,就是蚩尤南下的东方“九黎”大举南迁的诸多部族、氏族中的一支。历史变迁,其中一支瑶族最终迁徙到今广东阳山、英德一带。

发展壮大后的阳禺国,核心统治区域包括今广东清远的阳山、英德、连州、连南、连山一带,这一带也成为当时古广大的重要瑶族居住区。

《阳山志》记载:“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县之东,属楚,为岭南三国之一”。“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说阳禺国至少约有3000年的历史;“县之东”,即今阳山县青莲镇峡头一带;“属楚”,即隶属楚国,楚国是战国时期的大诸侯国之一。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意思是秦朝统一了天下,平定了杨越地区(即东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三大郡。可见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的时候,岭南百越已经为秦朝所统一平定,战国时期的阳禺国也就随之一起被灭亡了。

三、驩兜

驩兜又被写作“欢兜”、“驩头”,驩兜是上古人物,相传为尧的臣子,后来因为某些过失,与共工、三苗、鲧被列为四罪。

驩兜族,是颛顼的后裔,一个以鹳鸟为氏族图腾的水落部族,最初活动豫中偏西南至鄂西北边境区域。

据《山海经·海外南经》“颛顼生驩兜,驩兜生苗民”之载,驩兜曾经在湖南张家界一带建立过小国家,苗族祖先。

夏朝时,三苗国解体后,首领之一的驩兜迁至桂西百色建立小国,也就是《吕氏春秋》所记载的欢兜之国。

公元前257年,被秦灭国的蜀王制(原居四川)辗转迁到此地,征服雒将,立骆国,其子蜀泮,称安阳王;其后,安阳王吞并的地盘相当于秦朝的象郡范围。秦亡,赵佗立南越国。

西汉末,西瓯、雕题、骆诸部族的遗民大量融合到汉族中,未融合部分东汉时造反。西瓯遗民变为乌浒蛮(苍梧蛮),雕题遗民变为鲛人,骆国遗民则称蛮里、俚子。自公元前323年立西瓯至前111年赵光降汉,其间共212年,当中属楚101年,御秦抗秦8年,属秦7年,立苍梧国96年。

当然,上述的解释,都源自于现今考古发现的猜测,因古越人缺乏文字,只能根据古人类活动遗存进行推测,相信将来更多的文物出土后,会还原一个更加准确的史前历史。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