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识篆字方法(扫描篆书识字)

导语:写篆容易,识篆难?未必,就用这个方法

不论学习草书。还是学习篆书,我们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写(草书或篆书),感觉忒容易,可识认(草书或篆书)起来,难到五官扭曲。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真的是篆书、草书难认吗?草书在某种程度上,说难认,在于书写的连笔性,是可以说得过去,但篆书真的很难说过去。

回到上述,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很多学习篆书的人处于“会写篆、不会识篆”的窘迫?求末不顾本,通俗的说,很多学习篆书的人有如此“会写不会认””窘迫,在于他们自己极大花时间去写,不曾花时间去背记。不论草书,还是篆书,(扩大了说,凡是语言文字皆如此)都是汉字演变的结果,都有其雏形、成熟、完善的发展过程,到了它们的成熟完善阶段,就已具备了识别、书写等完整的规律体系。

我们学习篆书,正应先学习篆书其自有的规律体系,再着手书写,或此二者同时兼顾,就不会存在“会写篆、不会识篆”的情况;而说篆书的规律体系,就是汉字规律体系,认篆书,就是认汉字,以此探究篆书的这种规律,有如下几条:

1、解体识篆法

“解体识篆法”,是根据绝大多数的汉字,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这一规律,我们先对篆体进行拆解,背记下这些偏旁部首的写法,并于熟练,再去练习完整的篆体字(非独体字),如此久而久之,大部分的篆体字,我们都会认了,且会写。

“解体识篆法”是本站研究总结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此前人早已归纳总结出。故此推荐一本书《篆法百诀歌》。

如图,背记并熟练部首春字头这五种写法,再根据背记下的偏旁“日”、“禾”等的写法,进行重组,对“秦”、“春”等篆体字,我们自然而然会认会写。

2、造字识篆法

篆体字与繁体宋字是相近,不同我们现用的简体字,它们的结字,绝大多数遵循古时造字原理,如会意、象形等。我们根据这一规律,花时间与功夫下去,学习篆书,不但会认,还可随心所欲地书写篆体字。利用“造字识篆法”,必须用上一本工具书,即我们熟知的《说文解字》,上面详解了所收录的每一个字的字根,我们学习这些字根及其写法,也如上述的再重组,应用于书写,久而久之,也就能识认并熟练书写每个篆体字了。

具体一个学习,本站建议,与上述“解体识篆法”并用,以《篆法百诀歌》为学习基准,再利用《说文解字》对《篆法百诀歌》上字一一查找学习,渐而谙熟于这种规律。

3、死记硬背

学习任何语言文字,都有其部分不在规律之中,这一部分就需我们死记硬背。在篆体字中,相对而言,越复杂的结字,越好认,越简单的字,如独体字,越容易被混淆,甚有简单的字,是共用一种篆体形式。

故此,死记硬背有如下几点:

1、独体字,以繁简一致的独体字为主,

2、偏旁部首及其另种形式,如“刀”与“刂”、“⺈”共用一种篆体形式,再如“夊”与“攵”也是,这样的情况很多,需先我们先死记硬背,再去推敲规律。

最后,大家可以仔细看图,篆体书写中,凡是左右结构,都可左右换位置书写,如“秋”可写成“火禾”,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