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存在阈是什么意思(存在感从哪里来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导语:第三十八章 从存在阈的角度理解存在

“存在阈”也就是“阈存在”,即“存在”在“存在阈”的规定中存在,这一点容易理解;再者,“阈下存在”导致“灭归”,“阈外存在”导致“非存在”,因而现实的存在还是皈依于仅仅变换了存在度和代偿度之内涵的同一存在阈而存在,这一点也容易理解;一般的谬误大多发生在“阈上存在”的假相里,故此有必要专门予以澄清。(1)

存在阈作为一条平行而恒定的基线,是由不平行的存在度下倾线以及相应上升的代偿效价递补而成的。然而,除非站在存在阈这条理论基线上权衡,否则代偿效价本身并不成立,因为代偿过程正是存在度下倾的实现过程,或者说,代偿函项所表现的“强势”正是存在度趋弱本质的裸裎,二者在运动上汇聚为同一个点,因而代偿的气焰愈张扬,提示存在度的跌落愈迅猛。一句话,所谓“发展趋强”无论如何都不成立。(2)

因此,即使将代偿演历设想成一条围绕着以存在阈为中值线而上下波动的回归曲线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一来,仿佛存在还可以在存在阈的上下保留某种“非阈”余地似的。须知在与物理运动显然不同的演化运动中,所谓“波动”只不过是弱化物质保持自身处于阈存在的一种特定动荡存在方式而已。(3)

也因此,即使将“波动”视为一种现实,它在实质上仍可被还原为“无波动”的现实,或者,它的波峰以其上限与存在阈的基线相切,它的波谷以其下限与存在阈的基线相切,不是存在阈的基线在上下跳动,而是相对于存在阈而言波动本身无从波动。【譬如生物的繁殖量与其生存之间的关系,过低有灭种之险,过高亦因环境中赖以为生的食物等必需品必遭耗竭而同样使之面临灭种之险,即它不可能在自然以及自身规定的另一低点或高点上实现自存。】(4)

注释:

(1)“阈下存在”导致“灭归”,关于“灭归”可复习二十四章,即衍存位相上的退位质态转换;“阈外存在”导致“非存在”,这里的“非存在”指的是在有限衍存区间以外的绝对的无。本章关键澄清较难理解的“阈上存在”。

(2)代偿效价的成立是建立在存在阈这个常量上的,因为代偿就是对递失存在度的有效性弥补,弥补的基准就是达到存在阈以实现为存在。故,代偿有效性的达成和存在度递弱是同一过程的同一件事,所以代偿函项、函量的单向递增(即属性丰化)不代表“发展趋强”,而是存在度单向递弱的表达。

(3)通过存在阈来理解存在,关键是理解“阈上存在”的假相。所谓假相,即后衍存在的波动是属性表达,而非本质或本性表达。越是后衍的存在,存在度越低,越是显现出属性代偿的丰富,即代偿手段或花样越来越多,由此现显为“波动”的假相。这种波动本身就是后衍存在对存在阈特有的实现方式,即通过属性彰显的不稳定的活跃与动荡来实现依存。

关于“波动”,十一章推导存在度的分布情况时,指出了“波动分布”的现象性或非本质特性,二十三章也明确指出“直观上较为切近的盛衰波动型衍存曲线,其实仅仅表现了代偿属性的浅层形象,并借以掩盖了存在本性的深层动势:即自然存在效价一往无前的直线下倾规律。”总之,波动只是至弱存在者现象层面的代偿方式,在本质层面并无波动。

也就是说,属性呈现的波动都是表象。所有相对存在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表象或现象为波动分布,一如佛家认为万物都必然的成住坏空。但这种波动是相对的,对于前衍的存在度高的存在如物理物态和化学物态,这种波动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对于后衍的存在度低的存在如生命物态,存在度越来越低,属性越来越丰化,波动就越来越大得显性化。所以,二十三章指出“在宇宙演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存在效价相对饱满,代偿增量比较单薄,因而物理物态和化学物态的兴衰过程就表现出本质性的平滑过渡的直线动势;及至宇宙演化的后期阶段,由于存在效价流失久远,代偿增量逐渐厚重,因而生命物态的生死轮回随之呈现为非本质性的起伏跌宕的波状曲线”。所以,在整个物演进程中,波动作为属性丰化的表达是有矢量关系的,上一章的“自为者的活动空间或行为空间”或“自为者的活化样态的总和”就是这个波动的矢量表达,即随着物演递弱进程的属性丰化,这个波动的动量是不断加大的,这个波动的向量是单向递增的,如一百零八章心理波动的示意图就是对这种波动动量和向量的表达。

所以,波动只是一种普遍失稳的现象存态,越是后衍的存态,越是需要以这种波动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代偿有效性。波动所表达的,不是存在的本质,波动幅度横向的加剧正是其纵向的存在本质或存在度一路衰减的表达。如感知确认时的武断或“不自觉认真”表达的是求存需要的认知平衡(即广义逻辑融洽: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贯通为知性)或依存确认(因为“知”是综合的确认),如有机体结构良好的负反馈平衡是求存需要的健康平衡或依存调节等。

故,波动归根到底就是简约原理下以求存为中轴(即以达到存在阈为目标)的代偿有效性的实现方式。纵向上越后衍的存在者横向的自为空间越大或者说波动的动能越大,波动表达的仅仅是后衍存在者自身越来越失稳失位、维系存在越来越艰难、越来越趋于失存的状态,即存在度越来越低的属性上的现象形态。

(4)也就是说,波动只是实现阈存在的方式或现象形态,而且,这种现象形态被自然本身或自身的存在性规定着。自然存在是个整体,每一步代偿的有效性的实现方式都被纵向的前衍存在所限定,即前衍存在作为依存条件决定了后衍存在的代偿性存在方式,这种步步分化、层层依存的统一性决定了不同衍存位相的存在者的相对平衡状态,如整个生物圈的平衡关系就是自然限制的最好证明。这种限制归根到底就是存在者各自存在度的表达。

注:本章继上两章分别从代偿度、存在度的角度理解失存、存在和代偿以后,继续从存在阈的角度理解存在。尤其是波动表象表达的“阈上存在”。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