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如果别人打你小孩你该怎么教育(别人打了我小孩我怎么办)

导语:一定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別人打了你,這樣做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最後,關於“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適當反擊打回去。遇到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換個策略想辦法處理。一定要告訴你的孩子:如果別人打了你,決不能忍氣吞聲

教會孩子不作惡容易,不被惡卻很難

教育界曾經有一個課題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

辯論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個觀點:

1、用合適的方式告訴長輩。

2、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3、如果不是什麼大事,就不要跟他人一般見識。

4、打回去。

自從做了父母,才發現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因為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不作惡容易,不被惡,卻很難。人生的路上,誰都會碰到點事兒的。

如何教會孩子去保護自己,不會被傷害;如何讓孩子有教養,不去傷人。面對這個問題,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

因為父母的態度和方式,決定孩子的行為。

訓練孩子“還擊”引熱議

一個女童向爸爸訴苦,說在幼稚園有小朋友搶自己的玩具,還打自己。老師儘管批評了對方,但那個小孩有時還是打自己,為此感覺很委屈。

爸爸為此引導女兒:她打你,你就打她,告訴老師沒用,你回擊了,她就不敢欺負你了。並在家中訓練女兒如何出手。

很多家長在看到這樣觀點的時候,都表示很有同感。實際上,很多家長私下裡也是在這樣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還手。

但幼稚園包括小學的老師,都明確地告訴孩子們,不許打架,有衝突了報告老師。那麼孩子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不許打架”是一種規則,攻擊需要教化管理

老師說的“不許打架”,就是一種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規則了,當然就相安無事了,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壞規則主動打架了,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規則不去還手,那麼就會“吃虧”,至少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吃虧。

所以,遵守規則的一方就需要保護。這樣,打人的孩子知道了打架就會受到懲罰,而被打的孩子知道了遵守規則不會吃虧,對雙方才能起到實際的教育意義。

當然,這樣的處理更適合強調規則的學校,對於年齡更小的幼兒來說,更多的還是需要教育和引導。家長的責任尤為重要。攻擊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需要教化管理。

告訴孩子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

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我們不鼓勵孩子在與同齡人交往時,以武力解決問題,不主動攻擊他人,不使他人受傷害。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ta自己奮力回擊的時候,做家長的就儘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尤其是在以下情況:

一是,發生在同齡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尤其是在幼稚園;

二是,的確是對方故意找茬;

三是,要平等地還回去。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教會孩子:不進一寸,也不失一毫。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忍讓而縮水,也不會因為你的強悍而膨脹,你要懂得遊刃有餘最好的方式是,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從小,做一個勇敢而溫暖的孩子,不暖到燙傷自己,也不冷到凍傷身體。

氣場不足,那就要先學會自我保護

當然,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

1. 首先,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2. 如果對方繼續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對方的手,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剝離,並迅速離開,確保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3. 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可以是老師、家長,或者管理員。不一定在每次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求助於外力,但需要讓孩子明白,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力量。

4. 告訴孩子,在任何場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負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只有融入了集體之中,才擁有了震懾危險的力量。

5. 最重要的一點,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告訴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在任何時候都是可以信任的港灣,不管事情的結果如何,做父母的都應該嘗試著去理解、安慰和包容。

最後,關於“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適當反擊打回去。

遇到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換個策略想辦法處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