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信仰藏传佛教的柯尔克孜人是谁(信仰藏传佛教的柯尔克孜人叫什么)

导语:信仰藏传佛教的柯尔克孜人

新疆柯尔克孜人大部分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只有少部分在伊犁和塔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人有些特殊,甚至神秘,他们不信仰伊斯兰,他们和蒙古人一样过敖包节。许多人包括大多数柯尔克孜人也不了解那里的同胞,这里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塔城地区柯尔克孜人口并不多,共有2057人,主要分布在塔城市,有1687人,其次分布在额敏县,有276人,其余零星散居于其他各县。塔城地区柯尔克孜人虽属天山柯尔克孜族,但又与其他天山柯尔克孜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塔城地区柯尔克孜人最早是于1740年由今哈萨克斯坦经阿拉山口迁入此地。1780年前后,清政府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把这部分柯尔克孜人统一安排到塔城的乌尔喀夏山和马依勒山的木合乎尔泰一带,不仅分给其四季草场,而且连其转场的路线也作了安排,从此,这部分柯尔克孜人就固定在这里游牧。

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塔城柯尔克孜九个部落派出代表到北京朝见清朝皇帝,请求清朝政府建立塔城柯尔克孜族的苏木(地方行政机构),此前塔城柯尔克孜部为蒙古苏木代管。清政府同意了柯尔克孜部的要求,在乌尔喀夏柯尔克孜游牧区建立一个柯尔克孜苏木,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直接管理,并为其颁发了一枚上铸“塔尔巴哈台哈萨古特苏木印”。这实质上是塔城柯尔克孜部与其周围杂居的蒙古部在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的象征(在此之前,塔城蒙古部已有8个苏木,但清政府为之颁发的印信上的文字均为“额鲁特蒙古苏木印”)。柯尔克孜部由此摆脱了额鲁特蒙古苏木的统治。

1962年伊塔事件之后,塔城县(今塔城市)的很多牲畜无人牧放,县政府又通过做思想工作,把乌尔喀夏的柯尔克孜族分别迁移到塔城县的各个牧场去放牧。这就是直到如今,柯尔克孜人散居于塔城市及市郊各牧场的原因。

塔城地区柯尔克孜牧人保留了叶尼塞柯尔克孜人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在牲畜身上烙印记的习俗,这种印记为“乙”字形,当地人称其为“地戈来印”。这种印记一直沿用至今。

塔城柯尔克孜族人数量不多,共分为九个部落,分别为萨尔巴噶什部、蒙杜孜部、巴仁部、乃曼部、萨尔特部、克塔依部、克烈部、哈勒卡尔帕克部、卡勒玛克部。其中的乃曼部、萨尔巴噶什部、巴仁部、克塔依部、克烈部和卡勒玛克部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部落。乃曼部、卡勒玛克部与蒙古族的乃曼部和卡尔梅克(瓦剌部)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克塔依部据称是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中克塔依(契丹)王子、玛纳斯的同乳异姓兄弟阿勒曼别特的后裔。阿勒曼别特是柯尔克孜七汗之一,原为克塔依王子,投奔玛纳斯之后与柯尔克孜部喀喇汗的公主成婚,他的部落即称克塔依部。塔城柯尔克孜族不准在同一个部落中通婚。

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族几百年来与蒙古、哈萨克、汉、回等民族杂居,这种小聚居和杂居,在民族文化、习俗上都产生了既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又融入了杂居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特点,甚至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和习俗。如在宗教信仰上,既保留了本民族在叶尼塞河流域传统的自然崇拜、祖宗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古老文化,以及萨满教遗俗,同时也吸收了迁入塔城后当地不同民族信仰的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甚至出现了同一个民族、同一个部落、同一个阿寅勒(牧村)中既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又有信仰喇嘛教的;在同一个部落中,既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又有喇嘛教的庙宇,甚至在同一个家庭中、亲兄弟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喇嘛教的。塔城当地的柯尔克孜人夫妻俩信仰两种不同的宗教,这在新疆乃至中国都罕见。丈夫信仰藏传佛教的,妻子信仰伊斯兰教。”据两口子说,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人有80%信仰藏传佛教,20%信仰伊斯兰教。塔城市有70多户柯尔克孜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