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随类赋彩的含义(随类赋彩是什么画着色的基本方法)

导语:从“随类赋彩”到“随彩赋形”再到“随彩蕴意”学员反馈

学过绘画的人大约都知道“六法论”中提到的随类赋彩,无论是优雅醉人的瓷器、匠心独运的漆画还是华丽富贵的青绿山水,都可以用“形象的色彩表现”来评判。大部分人在理解色彩的时候,都认为色彩应该“随类”,也就是说,色彩总是意思或者形态的附庸,不应以色彩为主。在加入色彩工作坊以后,我发现,色彩是自由的。

在课上,靳叔分享了自己“随心赋彩”的修炼过程,其中包含了对构成主义的内化、印象派对光与色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启发了我的用色思考。带着朦胧的思考,我完成了靳叔第一天布置的作业。

作业一:彩色灯光实验;在这个试验中色彩不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而是彩色灯光赋予的,物体的轮廓由色彩界定,色彩可以塑造需要的形状。一开始做这个拍摄实验比较茫然,随着不断变换角度和颜色,到最后整理画面,我才深切的感受到色彩对物体的影响。色彩在这个实验中变成了图像的主角,形是由光色塑造的,所以我以为这应该叫做“随彩赋形”。这种体验确实要有大量的拍摄才能感受到。现在课后反省,我还是拍得太少了,应该再多拍,才有更丰富的色彩体验。

作业二:便利贴实验;半透明的便利贴需要通过不断的叠加产生色彩来构成形块,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一开始不太有目标,但是我还是动手了。最后这张完成的不是很如意,但是我从粘贴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色彩、色块、前后叠加空间的变换,对视觉的影响,“随彩赋形”的感受更加明显。在这个实验里我只根据自己对画面的判断来完成对色彩排布的思考。在课中,靳叔说过构图用色就好像下棋一样,第一笔落下,到第二笔,然后在第三笔的时候就要考虑第一笔和第二笔的关系,还要考虑后面第四笔第五笔怎么落,来安排第三笔。原话我不记得了,但是在做这个作业的时候我还是感受到了这种下棋的乐趣。

作业三:有机形组合几何型实验;根据靳叔的要求,我在路上,随心选择了一些叶子,再用几何形进行切割,利用色彩表现切割和构型,其中画面笔触和肌理还有色彩的选择,实际上是我在选择叶子那一刻产生出来的印象,再叠加之前在课堂感受靳叔作品的印象的一种叠加,有模仿学习的成分,也是内化学习的一种过程。最后在作业点评的时候,靳叔提到“机缘”二字,我是有触动的。选择、构图、切割、赋色,用机缘二字来领悟最贴切不过了。整一个创作过程蕴含的意蕴,通过色彩组合表现出来,我认为这已经不是“赋形”,而是“蕴意”了。

靳叔在布置这三个作业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操作要求,也没有说明完成目标,只提供了实验的方向。怎么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都是学员自己的探索,所以每一个人探索方式和结果都不一样。正是这种开放多元的作业和点评,才让我感受到从随类赋彩到随彩赋形再到随彩蕴意的可能性。

在工作坊的中间,超级助教陈彦青博士把他的中国色彩研究分享给我们,他的中国传统色彩理论让我在后期的自选主题作业选择了中国传统图形与色彩现代化的表现主题。我私以为通过“融合”的方式对传统图像进行色彩实验,贯穿“随彩蕴意”的创作方式。虽然最终结果不算如意,但是我开启了属于我自己的研究之路。例如将点彩、现代流行色彩等融入到传统图形的构型当中,或者是从研究不同朝代的传统色出发,让过去的颜色塑造现代的躯壳。

以上并非最终完成稿,作业还在修改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