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边学边做的下一句(边学边做的好处)

导语:《道德经》:边学边做,不断提高

第三十五课 盈 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这课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事物要长期保持不变,这是不可能的。二、金玉太多,难守。三、富了不骄,长富。今天谈谈第一部分的基本理解。

事物要长期保持不变,这是不可能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保持盈余,已经不错了。平时我们的收入,在吃穿住行保证后,还有点结余,觉得就不错了。揣而棁之,揣摩之后而高兴。思前想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那有钱的大款来,还差得很远,但比自已差的人还大有人在,揣摩之后,觉得生活还是不错的,所以想想很开心。不可长保。这样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万一遇到意外事件或生病,那点结余可能就不够了,但如果工资涨了或者做生意赚了,收入又多了。所以收支结余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还有做买卖的,不可能保证每笔都只赚不赔,有赚多有赚少,有亏多也有亏少,不可能一种情况保证不变。炒股也是一样,没有那只股是一直涨不跌的,也没有一直跌不涨的,有句行话叫跌久必涨,涨久必跌。以上这些盈余的状况是不能长期保持不变的。

人生也是一样,不可能一直遇到顺心的事,也不可能一直遇到倒霉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的高光时候,也有落入低谷灰暗的时候。这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任何事情要保持一种固定不变的状况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我们对任何事都不能看得太死。盈过头就要损,第三十四课之道也讲了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的道理,重点是怎样把握好一个度。

孙教授在《道德经智译》中讲,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能满足于现状,这里说的不满足于现状不是不知足。孙教授讲的不满足于现状,是说我们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不思进取,我们仍然要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管理好自已的家庭,经营好自已的人生。我们修道修德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要认为自已修的比别人早,修出一点效果就认为不错,沾沾自喜。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自得自满,停止不前,那么修出的一点效果就不能巩固消化,就会不知不觉地隐消。所以满足现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修道修德没有止境,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修。

修道修德不能满足现状,那是不是要不知足,不断的产生新的欲望呢?这是不行的,如果我们贪多,多了嚼不烂。孙教授讲,我们背《道德经》,有的学友随便加内容,想背那一课就加那一课,这样反而把信息搞乱了,高层信息来了,大家接受不了,反而会难受。我们坐下来修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孙教授告诉的方法加背课文。还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徐徐渐进的来加背课文。不要超出自身的范围,否则德不够载不住难受就不好办。

孙教授说有些人想学《道德经》,但又不理解,觉得难懂。我们这些先学的学友,如果总是说自已没修好,怕自已讲不好,而不敢讲解,这样就失去了传道帮助别人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自已锻炼的机会。我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想着《李聃道德经更正》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就不能错,觉得自已修的差,怕自已对《道德经》理解不透,对其他人产生误导,所以就不敢大胆讲。认为等自已能力修强了再去帮人,这是错误的想法。自已不找机会锻炼,能力怎样提高呢。孙老师指出能力是靠边学习,边运用,边改变,边认识,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点点去做,去帮助更多的人,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已各方面能力。反思自己总跳不出人道的圈子,把自已看得太重,怕丢面子,怕担责任,说到底还是自私,不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事也做不好,很难走出来。自已就救不了自已,怎样去救人呢,那一切都是空谈。

我们修道修德如果符合《道德经》的要求就会提高,如果不符合《道德经》要求随时会降低,不可长保,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原地,就地打转,不上就下,不进则退,不提高就降低。我们既然是修行者,传道助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畏惧困难而停止不前,要按《道德经》的要求边修边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夷陵花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彤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