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谏迎佛骨表(韩愈谏迎佛骨表上奏后为何惹得宪宗大怒)
导语:探究《谏迎佛骨表》,韩愈反佛“不择手段”,让他受益的却是佛法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我们再也熟悉不过唐代大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里,我们看到了他诗歌的美。
从批判“耻学于师”陋习的《师说》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刚直敢言。
今天,溯源君要写的是韩愈的另一篇批判文章,语言犀利、言辞激烈,与佛教有关,事出法门寺地宫。
这便是因宪宗迎奉佛骨而起,有名的反佛檄文《谏迎佛骨表》。
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平定诸藩,发展生产,整顿时政,一度中兴,希望借助佛教以巩固统治地位,便大力推崇佛教。
法门寺地宫供奉有佛骨真身指骨舍利,高宗、武后、肃宗、德宗先后四次迎请。依照三十年一迎请的惯例,宪宗继位第十四年,又到了迎请佛骨之年。
宪宗甚是重视,隆重地将佛骨请入皇宫,供奉三日后,又送京城诸寺供养,当时盛况空前。
韩愈看到举国上下迎佛骨,劳民伤财,于是思政忧民写下了《谏迎佛骨表》,视佛教为蛮夷,指责朝庭庞佛过度,不利国运,又说信佛的帝王都短命,惹怒了宪宗被贬至蛮荒之地潮州。
历朝历代对韩愈谏佛争论不休,褒贬不一。
溯源君认为,韩愈反佛,并未对佛教理论进行批判,甚至对佛教理论是信服的。
▍韩愈批佛虽言词激烈,但证据不力。
观《谏迎佛骨表》,韩愈反佛不外乎两方面的证据。
其一,批佛是夷狄,“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总之,佛教与祖宗的传统礼仪相悖,是不对的。
因为佛教是外来的,不与儒家的伦理道德一致,便一棍子打死,实在是太武断,更与大唐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相违背。
其二,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帝王都长寿,国家长治久安。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国家便动荡不安,国运不佳,而且信佛的帝王都短命,特别是“三度舍身施佛“的梁武帝,信佛至深,虔诚至极,最终却亡国被饿死台城。
此证更是差强人意,大唐力倡佛教,国家昌盛,是不争的事实。秦朝不信佛,隋朝不信佛,都没有长久。
韩愈强行将国家命运和佛教联系在一起,真的是为了反佛而“不择手段”了。
▍并非反佛教本身,而是反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当地位。
引发韩愈以谏迎佛骨为由反佛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1、唐朝儒、道、释三家并立,但就政治社会总体地位来看,佛教第一、道教第二、儒教第三。儒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韩愈便扛起抑佛的大旗,宣扬儒家“道统”,这是根本原因。
2、唐朝对和尚是免税的,老百姓为了逃税很多都出家当了和尚,于是种地的人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少了,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是直接原因。
3、唐宪宗举全国之力,迎请佛骨不仅花费巨大,劳民伤财,还助长了社会佞佛之风,这是导火索。
仔细看从本质到表现的三层原因,没有一个是因佛教本身而起的,说白了,就是外来佛教的盛行触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根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韩愈交好僧侣,佛教在无形中影响着她的生活,甚至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韩愈虽然批判佛教,但他一生中交往的僧人很多,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橙观、灵师、文畅、贾岛、僧约、广宣上人等等,都是他的好友,流传最广的便是韩愈与贾岛关于“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事故了。
他的好友中,佛教信徒也不少,柳宗元、刘禹锡、王仲舒、孟简等等。
韩愈所处的年代,佛教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当时,音乐流行的是清雅的佛教音乐,艺术盛行的是佛教壁画,书籍到处是佛教文典,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韩愈被贬潮州时,曾与神僧大颠和尚交好,颇多共同评议,聊得十分愉快。因为彼时韩愈遭受打击,政治失意,情绪低落,正处于人生低谷,大颠和尚的佛理让他如沐春风,内心得到一定的解脱。
佛教文化不但影响着韩愈,佛理有时还会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慰藉他失意的心灵。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