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太乙五行拳口诀(太乙五行拳实战)

导语:太乙五行拳撒手秘诀

撒手为太乙五行拳之秘,又称为“弹手”,因为拳法演练中不见其形,或见形而习者不知,必须师传方悟,故称之为“秘手”。譬如太乙五行拳虽称之为“拳”,但二十三式中无一明显之拳法,岂非怪事?

一九八一年摄于紫霄宫

其实本派武功中“拳法”众多,所不显者,“隐拳”而已。拳式中最为常见,即为每一式之定式也,如“白猿出洞,双峰拜月”,“勒马悬崖,雷劈山洪”等式,双手“龙爪手”收回再虚握拳,变掌缓缓穿戮击出。其秘诀在于由“龙爪手”变“戮指掌”。

龙爪手

戮指掌

真正之练法为弹指“撒手”,在实战中我出手为虚握之拳,中途变为巴子拳,到末端又变为掌指发力,收回时再变为虎爪。此式必须私下反复练习,精熟之极方可应用。

虎爪手又名巴子拳

本派拳法中之虎爪手,在某些南派武功中又称之为“巴子拳”,出手为虚握之拳,落实则握紧为拳,不中则回手为“爪”,此即隐拳之含义。

练法如下:

一,戮指掌练法,戮指掌主要训练双掌的穿刺之力,开头不外左右并指空击,每天各千余次。穿出时虚握巴子拳,发力时并指刺出,收回时再变虎爪,如此日久养成习惯方可。

二,熟练后为增加双手的穿刺力,可用大陶缸,内装满粗砂碎石子,以双手操作其中,增加双手皮肤坚硬度和穿刺力度,也可以入“剑炉”修炼,剑炉练法详见《太乙五行拳之诸法诀与剑炉》一文。练后必以药水洗手可保皮肤筋骨不伤。

第三步练法为用山中野藤编织成片,固定于面前,用双手穿刺,至随手一击即可穿透为佳。

第四步练法,用鸡蛋粗细的竹子并排,以细铁丝固定,置于面前,用我双手专找竹子之间的缝隙穿刺,穿过后回手用虎爪抓断扯碎竹竿,至此撒手法始谓练成。

虎爪手练法,可随穿戮手一起练,也可以单独加练。单练之法,主要为抛抓铁砂袋。马步站好,用一个十斤重的狗皮袋子,装满铁砂,双手轮番向上用虎爪手抛抓,力竭而止。熟练后,再增加一个铁砂袋,直到双手能熟练抛抓三五个铁砂袋而不落地,虎爪手功夫就算基本练成了。

附:巴子拳诀

巴子拳为湖北当地民间的一种俗称,实为太乙五行拳中的一项特殊隐拳,大家都知道太乙五行拳中没有表面一招拳法,但拳法的不传之秘就是隐拳。所谓巴子拳,其实就是虎爪手的定型。太乙五行拳中最多虎爪手,即半握拳状态。此时顺式向前出拳,就是巴子拳。与通常拳头相比,击人的拳面部分为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第二关节部,可以瞬间发穿透劲。这个拳面也要按技法专门练习,使其有一定的硬度才行。拳法中有专门练习巴子拳的技法,不过只有真传弟子才能得到传授。为什么如此保守?当年金老师说,道家以慈悲为怀,即使习武防身自卫,却不想让道人好勇斗狠,握拳打人。故道家武功不许握拳,只可半握拳,这才有了“巴子拳”。他说你们年轻人喜欢发脾气打架,掌指不容易伤人,所以还是少练拳法为妙。

金师又说,本门拳法虽说是拳法,只是简称,应该是“擒仆手”,目的是制人而已。但是生死之际,性命相搏,仍然可以将较为脆弱的掌指转化为拳,故“巴子拳”隐在招法之中,每个定式双掌抓扣顶指,实际上就是出拳之式。现在是法制社会了,天下太平,我就把话说透了,免得真艺失传。

巴子拳练法

巴子拳主要练习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第二关节的硬度和冲击力。其要点在于虎口撑圆,掌心含空,手背摒直。古人习练此法,先须原地用巴子拳做伏地挺身法,以增加硬度。十个为一组,每天练习十组为佳,如此三个月后,臂力拳力大增。再将狗皮铁砂袋吊于树下,以巴子拳每日击打,须配合步法身法,增加拳法的冲击力。每日功后必须用药水洗手搓指关节,以保护皮肤筋骨,此拳练成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每只手除拇指外四根手指的第一关节处异常坚硬,有一层厚厚的老茧,不太美观。

注意,练巴子拳必须与撒手法合练,以防日久十指关节僵硬,损伤筋络。

郭浩然

本文内容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