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关系(古汉语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是什么)
导语:古汉语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本义与基本义词的本义是指某个字在造字时的意义,它以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的义项为依据。要注意和基本意义的区别,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是是它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比如:
“兵”的本义是“兵器”,基本义是“士兵”。
“汤”的本义是“热水”,基本义是“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钱”的本义一种农具,基本义是“钱币”。
“婴”的本义是妇女的颈饰,类似项链。基本义“婴儿”。
(二)词语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这种派生和发展,笼统地说,就叫做引申。我们说某词义是某词的引申义,这个词一定是个多义词。
比如“引”的本义是“拉开弓”。引申出:
端着,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举起,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荆轲刺秦王》;
引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掉转,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的引申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由具体到抽象
“道”本义是“道路”,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引申为“途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又引申为“学说、道理”,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又引申为“道理、规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果”本义是果实,引申为结局,结果再虚化为副词、连词“果然”。
“会”本义是聚会,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虚化为介词“适逢”。如: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由个别到一般
末,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裁,本指剪裁衣服。《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后引申为裁剪、删减一切东西,如“裁军,裁员”。
匠,原指木匠,《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名叫石的木匠),后来所有手工业工人即可叫“匠”。“
党,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居民单位。《周礼》中说,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后引申为由利害关系而结成的集团,常含贬义。如:朋党、死党、党羽、结党营私。
“江”、“河”,本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大的河流。
3.因果引申
“虚”的本义是大土山,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以引申为空虚。
(三)词语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面产生的新义。
如: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手足情深”中的手足本义是“手和脚”,比喻义是“兄弟”。
“草菅人命”中的“草”,本义为“草本植物”,比喻义“(像小草一样)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股肱”本义是“大腿和胳膊“,比喻义是得力的大臣。
“鼎沸”本义指水在鼎里沸腾,比喻义是“人心浮动或形势动荡”。
崩:本义是山倒塌,比喻义“古代的统治者把天子的死说成是犹如大山倒塌一样,指皇帝的死亡”。
“风”本指自然界中空气的流动,在“高风亮节”中比喻节操、品质、作风。
(四)词的假借义所谓词的假借义,由于文言文存在着通假字,通假字临时借用本字的意义的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它本字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是甲字的通假字。这里的乙字就含有了假借义。
如: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鸿门宴》)中“蚤”通“早”,其假借意义为“提早”。
“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中的“莫”通“暮”,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