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出家人姓释还是释迦(为什么出家师傅都姓释)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出家人为什么都姓“释”?从何而来?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出家人姓释还是释迦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出家人姓释还是释迦(为什么出家师傅都姓释)

他相貌奇丑,却智慧超群!他被誉为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在他之前,中国佛门弟子皆从师姓,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之间分歧争斗,是他让佛门弟子一律以「释」为姓。

道安大师(西元312~385)天赋异斌,聪颖异常,然而长的却相当丑陋。十二岁出家,颜值不高难免不为师父重视,被打发到田间从事劳役工作。这道安也不嫌苦,持斋守戒,从不懈怠。

做苦力一干就是好几年,有一天,道安向师父请求经典研读,师父给他一部《长者辩意经》,经文长约五千言。没想到这个道安利用白天休息时看了一遍,晚上回寺已能背诵全文,将经卷交还师父,再请求阅读其他经典。

师父虽然讶异,但不太相信,又取《成具光明经》给他,经文长约一万字。没想到次日道安又将全部经文背个滚瓜烂熟。晚上回寺后,师父拿着经卷让他背诵,只见道安行云流水地背出全文,一字不差,师父大为惊讶,从此对道安另眼相待,并允许道安受具足戒后前往各处参学。

道安想到佛教传入中国后,虽有大量佛典译出,但由于各种时代原因,再加上翻译者程度不一,导致在转译的素质上难免参差不齐,随着年代久远,相互传抄,舛讹相悖的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了许多后人编撰的「伪经」。

有鉴于此,道安广搜各种译本,筛选整理后,编纂出《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该书对各经译者和翻译年代进行严密考订,并且严格辨别真伪,收录后汉至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历时约两百年间的汉译佛典与注经作品,为我国第一本佛典目录。

道安建立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学的先河,为整饬佛典,保存佛教文化,作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道安遍览所有经文,先后为《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典研寻文义,将佛经分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从此,佛经要旨一目了然,经义更具系统。

道安注经时,曾发愿:「若我所说不违佛旨,愿见瑞相指点。」当夜,果然梦见一白首长眉尊者来说:「君所注之经,都合乎佛旨。因佛指示我不得涅槃,当助你弘扬佛道。」后来始知道安所梦僧人,原来是宾头卢尊者。

道安以前,中土沙门皆从师姓,师来自天竺则姓「竺」,来自月支则姓「支」,而由于各地各门姓氏不一,造成门派之间分歧争斗。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决定佛门一律以「释」为姓。

其后,《增一阿含经》传入中国,经中果然记载:「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道安之见,与佛经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识,统一以「释」为姓,代代相沿,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前秦王苻坚久闻道安之名,派军南下攻克襄阳直取道安,道安被送往长安,驻锡五重寺,备受推崇礼遇。

由于苻坚的护持,道安主持数千人的大道场,同时组成一个译经团体,中外翻译人才云集,由道安亲自指导,选经翻译,并详加校订,共译出佛经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约百余万言。

主持译经过程中,道安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对日后的翻译影响深远。

东晋太元十年(西元385)正月,一日,寺里突然来了一位形貌丑陋的异僧,这个异僧行为怪异,有人见他深夜从窗户缝隙中出入自如,大为惊讶,于是禀告道安。道安披衣前往,向异僧行礼询问来意,异僧回答:「我是为你而来的呀!」

「道安自揣罪障颇深,怎可能度脱呢?」道安说。

异僧道:「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脱,但需沐浴圣体,因缘始熟。」

道安再问:「我来世将往何处?」异僧以手向西北上空作势,只见兜率天殊胜妙境历历在目,在场数十僧人一同见证此景,无不惊异称赞。不久,道安无疾而终,圆寂于长安五重寺,寿七十四。

道安大师对于佛教的贡献包含:组织僧侣,科制佛经,制定戒规,以释为姓,整理佛典,主持译经,编纂经录,综摄佛法等。其中任意一项,都足以使他名垂千秋。

由于道安的努力,确定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因此,道大师安被称为中国佛教的奠基者!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出家人为什么都姓“释”?从何而来?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