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诗圣杜甫的一首《忆昔》对比安史之乱前后的诗(杜甫的忆昔是什么意思)

导语:诗圣杜甫的一首《忆昔》,对比安史之乱前后的奢华与贫穷

唐朝是一个强大而自信的民族,唐朝的诗人也显得更加自信。大唐开元天宝年间,可谓是大唐辉煌的顶峰。中国有句古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大唐帝国强盛到了极致,必将逐渐走向衰落。

自从唐玄宗在晚年有了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从而开始对朝政开始懈怠,加上杨国忠、李林甫等奸奸臣当道,这一系列的因素也让虎视眈眈的安禄山有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提前爆发。

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而大唐百姓的生活也经历着冰火两重天。诗圣杜甫本就是忧国忧民之人,深刻地看到了安史之乱前后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变故,感慨之余写下了《忆昔》。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在中国古代,国家强盛与否,一个重要的指标便是人口的多少。回忆起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真是辉煌至极,连一个小县城都有万户以上的人口。

据《资治通鉴》中的描述: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可见其人口之多。

当时的大唐可谓风调雨顺,年年大丰收,而且黄河很少泛滥,此时人们手中的稻米多得流油,而且粟米质量也很好,非常洁白。国家仓库满盈,百姓家有余粮,可谓一派祥和之气。

再看看大唐的治安也是一流,全国上下的道路没有豺狼虎豹,年景好的时候出门都不用看黄历。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那样:“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此外,唐朝的手工业和纺织业也非常发达,齐鲁等地出产的珍贵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商贾们的车辆来来往往,全国上下男耕女织,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唐朝也是一个诗与音乐高度发达的国家,宫中的乐人常常奏响音乐表演云门舞,人们友善并和平相处。这百余年都没有什么灾祸发生,真是一派河清海晏之景象。

此时的大唐,从没听说过一匹娟值上万的价钱,但是安史之乱后,一切全都变了,田地荒芜,物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这场战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宗庙荒废变成了狐狸和兔子的巢穴。人们都不敢和年长之人提起乱世之苦,以免让他们又伤心起来。

当时的杜甫是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他看这着沧桑巨变和国家的支离破碎,心在滴血,他向苍天发出感慨,什么时候皇帝才能像周宣王那样恢复周代初期?

为了活命,杜甫一家逃亡四川一代,路过汉江之时,老泪纵横,而自己的身体也被命运摧残的衰弱不堪。

杜甫在诗中,将大唐的盛衰进行对比,更加突显了人们对于对于大唐兴盛时候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