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佛教传入的途径和古代(古代佛教怎么来的)

导语:并非唐僧取经:古代佛教如何传入中土

作为当今主要宗教之一的佛教,于公元前 6 至 5 世纪时兴起于印度北部,并在公元前 3 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到了公元前 1 世纪中叶,随着中亚新兴的贵霜王朝势力范围的扩张,佛教又经历了一次大传播。随着中西文化的交往,佛教越过葱岭逐渐步入西域。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兴盛,丝绸之路沿线西域诸国的佛寺建筑、造像艺术和装饰绘画也大为发展。现今塔里木盆地周围的文化遗址,大都同佛教有着密切联系。此类西域佛教中心不仅有大量的寺院,还涌现了鸠摩罗什、惠琳等一批高僧,在译经、弘法、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前后,佛教已沿丝路东传进入中原地区,并在后来几个世纪里广为传播。《牟子理惑论》等书就记述了汉明帝永平求法并在洛阳城西修建佛寺之事。显然,丝路沿线绿洲城邦之国的这些佛教中心,在佛教东传中原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譬如龟兹人鸠摩罗什就堪称中国最早的著名高僧、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以及中国佛教文化的奠基人。

鸠摩罗什七岁时就跟着母亲出家修行。他学习非常刻苦,史籍记载他“日诵千偈”。偈,是佛经中的唱词,八字一句,四句一偈,共三十二字。小鸠摩罗什日诵千偈,说明他受到了严格的佛教基本功训练。在他十二岁时,疏勒国王请他升坛讲座,他滔滔不绝,语惊四座,获得巨大成功,名震西域。他终于以惊人的勤奋和过人的天赋,成长为一位博通佛典,睿智无双,能言善辩的年轻的佛学大师。一时之间,西域佛教界无能出其右者。更是被龟兹僧俗两界“疑非凡夫”。

鸠摩罗什在西域巨大的名声甚至越过漫漫黄沙传到正处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原。前秦国主苻坚更是对鸠摩罗什倾慕不已。公元 382 年,苻坚的部下大将吕光将鸠摩罗什带至凉州。滞留在此达十七年。 公元 401 年,后秦皇帝姚兴派兵攻入凉州。鸠摩罗什自此离开凉州来到长安。在长安,鸠摩罗什得到了后秦统治者姚兴的极大尊崇,被封为国师。后秦社会佛教气氛很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信佛、敬佛。少数民族统治者认为佛教对于他们的统治有利,所以大加提倡。这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鸠摩罗什的事业。鸠摩罗什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不断的开坛讲课,广收门徒。公元 402 年,鸠摩罗什率领弟子八百、僧徒三千开始大规模地翻译佛经。历经十余年,他先后主持翻译了《阿弥陀经》、《金刚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等,共 70 余部,近 400 卷佛教经典。正是像鸠摩罗什这样的西域高僧前后相继,不绝于途,勤奋刻苦,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将佛教文化带到东方,将异域文字译成汉文,佛教才终于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方中国,并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