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认识藏传佛教的神像面容为何分这三种法相呢(藏传佛教中的佛像)

导语:认识藏传佛教的神像面容:为何分这三种法相?

在藏传佛教的造像或唐卡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佛菩萨们表情不一:有的宁静慈悲,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安稳沉静,有的怒发冲冠……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藏传佛教中神祗的面容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寂静相、寂忿相和忿怒相。它们是佛、菩萨和护法们为度众生脱离苦海,因应众生不同需求而产生的。

忿怒相

比如忿怒相,是护法神的面容,特征为怒发冲冠、浓眉嗔目、三只眼睛、卷舌露齿的凶恶形象,是以威慑之力驱除魔怪、护持佛法的表征。很多人在初接触藏传佛教时,往往对此相大惑不解,觉得佛像不应该是这样。实际上,忿怒相也是将人类烦恼的一面表达了出来,烦恼即是贪嗔痴,故面目狰狞是有表义的。

不但面目有表义,忿怒相的服饰、法器等,亦有表义,例如以五骷髅冠代表五毒(贪嗔痴慢疑),以三头代表三时(过去现在未来),以人头念珠代表无明(无明即是痴),以骨口严饰代表无常,等等。因为藏密主张自烦恼中修离烦恼,所以可观忿怒相而修行,由其狰狩,修离自己的狰狞。

寂静相

与忿怒相相对的,便是寂静相,这是佛、菩萨们慈眉善目、宁静慈悲的面容,表示悲悯众生。同时也代表人心中美好的一面,即离烦恼的一面。能离烦恼,自然智慧生起,所以寂静相必头戴五佛冠(五佛即代表五智);颈、胸、脐必悬有花蔓或璎珞,代表去除三毒(贪嗔痴);他们还有六庄严(颈圈、手环、臂钏、脚环、戒指),代表六波罗密多,等等。

介于寂静相和忿怒相之间的,便是寂忿相。此相既非面目狰狞,也非宁静慈祥,像是怒中带笑的样子,表示慈悲与威慑双重含义。他们的庄严亦如是,既不佩璎珞,亦不挂人头念珠;头上所戴,既非五佛冠,亦非五骷髅冠。事实上,凡具寂忿相者,多为祖师的法相,只有很少例外。寂忿,大概可以代表人类的心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