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高中文理科选错了怎么办(高中文理科选择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吗)

导语:生活记忆一:高中文理选科的失误,带来了什么样的结局?

题记: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钱伯斯

当年中考时,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当年中考时,语文全校第一。

最突出的就是语文了,其他科目尚可,不算特别拔尖。理科中,化学稍好,数学、物理科目是相对弱项,但整体比较均衡,不拔尖但也不差。

超重点线7分进的高中。

高一没有分文理班,进高中后,发现大家水平都不差,而且都很勤奋认真。

有个很明显的感觉是,到了高中,没有了初中时的优越感。

但还是努力学习,花了很多时间在理科上,疏于语文的阅读,高中语文不那么拔尖了。

高二分班时,听取了姐姐、姐夫的意见,姐姐比我大七岁,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姐夫是大学生。父亲小学时离世,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主见,一切全凭姐姐、姐夫安排定夺。

姐姐、姐夫认为,读文科要读成书呆子,不能学文科,要学理科,这样理性一些,未来还好就业。

说一下当时的情况背景吧,高一时,刚进重点高中,发现学习学不过别人,外貌身高又比不过别人,经济上又很拮据。内心是敏感而又自卑的。

父亲虽离世,但其实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当年父母做生意,存下了不少积蓄。之所以经济拮据,是因为母亲认为不再赚那么多钱了,要省着用,基本上是非常苛刻地对待自己的小孩,衣服是穿姐姐穿过的(姐姐大我七岁,穿在身上,其实并不好看),省吃俭用,父亲留下的钱,动得很少。我还有一个弟弟,父亲去世时,他才八岁。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把生意继续做下去呢,因为母亲怕担风险,太害怕风险了,觉得自己应付不了,还有两个孩子,她不能再出什么事。后来她又尝试做别的行当,但因为不擅打交道,做不下去,后来找了一个地方打工。

母亲安全感全失,父亲离世,她的内心是崩溃的,而且她自此失去了自强独立的精神,她沉浸在父亲离世的处境中,希望亲戚能帮一把,但实际上,别人了解我家里的真实情况,有经济条件为何还要帮呢。如此,她变得非常的负面,抱怨声连连。

现在回看,她唯有把积蓄存在手里才是安心的。

任何要拿主意的事情,她都要问自己的大女儿。

高二分科时,姐姐、姐夫说要上理科,最终我也填了理科。说实在的,现在回看,明明擅长的是文科,却还选理科,不知道他们在给人做选择时,是怎么想的,他们仅凭“不要学成书呆子,不好就业”,就下结论了。

可能你会问,那你当时为何不提出学文科呢?是啊,当时我还没生出自己的主意,而且很相信一点,自己家人是为了自己好。

他们劝别人学理科的时候,就是一种冒险。等我上了大学后,回想,他们那时才几岁,24、25岁,而却要去指导16、17岁的人如何选择文理科,他们又有多少人生经验呢,他们的指导又会有多少明智的成分在里面?

他们的出发点,确实是为自己家人考虑。但是,是正确的选择吗?

我只记得,高二选理科后,当时选的是化学、生物,自己淹没在题海中,已经很少有时间去阅读了,语文的优势不在。

因为勤奋认真的品质还在,不擅长也硬学,优势科目没发挥,弱势科目补了起来,死磕学习,还是考上了大学。

只是,如果选优势科目,可以考更好的大学。而且考上大学后,还是转向了学文,那么高中的苦学,又有何意义呢。

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初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建议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但当时自己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这次的冒险,有惊无险,我没有自我放弃,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汗水,取得的只能算是普通的收获,但也已经来之不易。

从选错科开始,我开始朦胧升起了他们的做法也不一定对的想法,学会了反思,等到了上大学,已经开始逐渐从思想上与家人脱离,不管是母亲,还是姐姐、姐夫,他们的说法或建议,对我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不是说不再相信家人的建议,而是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拿主意,自己才是最靠谱的那个人。

不要随便给别人出建议,让别人去冒险,遇到会自救的,还能上岸,不能自救的,就是沉沦。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