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部和上座部的区别(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
导语:「佛教历史」大众部与上座部有什么区别?
大众部是和上座部同时形成的佛教部派之一,相传在释迦牟尼去世100年后,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佛教戒律的教义的不同看法,而产生不同派别。最初分裂形成的两大派即为大众部和上座部,被称为根本爱不,后来又从这两个根本部派中分裂,形成十八部或二十部,称为末“枝未部派”。
部派佛教各有自己的经、律、论三藏。“大众部”分派后举行了三藏的结集。因这次结集参加的人数特别多,因而通常称为大结局或大众部积极,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大众部的三藏感动了上座部结集的三藏的内容,特别是在戒律方面,他们做了较大的更动,重新制定了一些经典文献,变动了经、律的排列秩序。可惜这些经律现在都已失传,只有一部叫做《大事》的佛传还保存着。这部书的内容在汉译经典《佛本行集经》中还保有一部分。另外,汉译佛典中的《增一阿含经》和《摩诃僧祗律》被认为是“大众部”的经律。至于论藏,则出现得较晚,当“大众部”开始结集经典时还未形成。一直要到“大众部”发展的最后阶段,“大众部”系统中的“多闻部”出现时,才开始形成。
在对于佛陀的看法上,上座部倾向于把佛陀看做教主,而不是万能的神,认为对佛的说法也应分别对待。而“大众部”则着重强调佛的威力,认为佛的威力无边无际,超出世间的神;凡是佛所说的,都是完满无缺的,都是绝对真理。他们还认为佛的寿命没有止境,佛的色身充满宇宙,等等。另外,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有无、真假问题上,上座部各派偏重于说“有”,如上座系的“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但大众部则偏重于说“空”,认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都没有实体。在心性及解脱问题上,上座部一般认为心有染有净,染心不能解脱;而大众部则强调“心性本净”,染心也能通过修行,去染成净,得到解脱,因而人人有解脱可能。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