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姓氏杨(姓与氏)
导语:趣谈姓与氏
关于姓氏的起源,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在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同族群里的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疾病,削弱了族群实力,远古先民慢慢意识到了近亲繁殖不利于族群的发展。这里说的繁殖,而不是结婚,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家庭的观念,是以一个族群形式存在为集体。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就以一个符号来区别,这种符号就是最初的姓。比如,黄帝部落居姬水流域,因而称为姬。炎帝部落居姜水流域,因而称为姜。
上古时期,华夏民族以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等八大姓为主,此外还有风、子、己、祁等姓氏。后来产生的大多数姓氏都是在这几个主要姓基础上产生的分支。
周王朝是姓氏产生最多的朝代,《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不仅分封姬姓宗亲,还包括功臣良将,同时也没忘了上古五帝的后裔,甚至对商王朝后裔也没有
赶尽杀绝。《礼记·乐记》记载,孔子说:“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分封制有利于姬姓诸侯与其它异姓诸侯国进行通婚,既不违反同姓不婚的祖制,又因门当户对,保持其血统的高贵纯正。
历经夏商周三朝,社会形态已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人口数量激增,社会的最小单元不再是个人,而是以家庭为单位,姓成为维系庞大族群血缘关系的纽带。
同一族群中因为嫡庶,社会地位,贫富,地域等差异导致同姓族的分化,加之人口的增加,便于区分,出现了氏。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春秋时期,氏逐渐从姓中独立出来,春秋末期到战国,周王朝统治影响力日趋衰弱,一些王公贵族逐渐没落,姓不再那么尊贵,姓氏逐渐合二为一,甚至氏完全取代了姓,以先辈名字、封邑、官职为氏成为时尚,现在的大多数姓就是从《春秋》《战国策》中出现的。这一时期,有文字记载氏的人就成为现代姓氏的先祖。比如孔丘被尊为孔姓先祖,而孔丘作为商王室后裔的子姓逐渐被人遗忘。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