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论是什么意思(功利论属于什么范畴)
导语:功利论为何在明清极其盛行?他是怎么产生的,在当时到底有多可怕
对于功利这个东西,你说人要是一点也没有吧,肯定不太现实,但是太过功利就会引来谩骂。明清时代的功利论就有些旺盛的过了头,甚至到了很可怕的地步。而产生这种情况的背景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历史源头一、墨家“互利”的功利论
其实,从先秦开始,历代的大能们一直都在探讨这个话题。因为社会要发展,是离不开利益的交换的。反过来说人们只有开始追逐利益,才会有奋斗的目标。
比如你想要家人的物质生活过得好一些,那你就必须在工作上面达到一些成就,来增加你的收入,这样你便有了目标,最终是当COO还是CEO那就看你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了。
而墨家所提出来的功利论是来帮助你实现这个想法的,他提出来:“功,利民也”。墨子觉得只有把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好。甚至墨家更直接的认为:“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他们提出互利共赢的局面,而反对损人利己的功利思想。这与墨家的核心思想有关,他提倡的是“兼爱”和“交利”的。可以说,墨家的这些观点,一是可以充分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二是可以让商品经济更好的发展。
整体来说,墨家在功利论中的思想是为给广大人民找出一种平等、自由的生活氛围。并且他们把利益非常明确化,把人们内心中驱逐的利益本性直接了当的说明,并为其制定了活动规则,以确保人们做事情能够对的起自己的良心,面对利益不仅要利己也要利他。
而儒家就觉得这样有些不太好,他讲究的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也就是说,人与人交往不要太看重利益了,那太没有高度了,胸怀太小了。做事情嘛,我们应该把义字放到中间,不要就看重了钱财就做事情,这样是很不“帅气”的。
二、法家“自利”的功利论
而到了法家这边,他们提倡的是趋利避害,懂得“自利”。比如韩非子就说::“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就说君臣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买卖关系,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君主给臣子官职,臣子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帮助君主更好的治理国家,两个人的出发点就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事。
法家的目的旨在强调“法”的作用,所以否定道德,肯定功利人心是自为自利的,在情感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趋利避害、怀生畏死,这是一种本能的客观存在,是每个人的生存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本性。
甚至韩非子之后更加直白的说出来“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计之长利也”。他觉得出来,就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是相互自利的行为。
这种思想就有点太过了,让人觉得,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耍手段,这让普通人难以接受。
但是,君主却对这个思想很是满意,因为他们发现,法家的这种思想是有利于自己的统治的。自己只用赏罚为手段,就可以更好的掌控臣子,更好的治理国家。
说白了,这个就是帝王之术中驭人手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自打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王朝彻底灭亡,这其中所有的王朝内部,统治者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用法家的这种手段来辅助自己执政。
历代的开国皇帝,最懂得其中利害了,所以开国的功臣一般下场都很惨。但很可笑的是,君主自己把这种法家的手段运用的很好,但是却不想让自己国家的子民去学习这个思想。
尤其是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他们读过很多的书,在书本上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统治者为了害怕他们带头作乱,所以只好想尽办法去制约他们。
而八股文也就应时而生了,与此同时明清对于功利论的乱象也渐渐因为君主的这种高压政策,渐渐开始变的畸形。
压迫与反抗明朝前期我国就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毕竟人民知道,自己想要在物质上面过上好的生活,自己的兜里得有银子才行啊,所以当时的小商品经济一度发展的非常迅速。
而其实从宋朝这种功利论的思想就开始渐渐出现,因为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 ,墨子 ,法家的“自利”这些功利论,其实都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分开来看,而应该结合起来比较,取其精华。
其实,所有人想要做事情都是从利益开始,利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利己也要利他。义就是合理的规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把利与义这种结合起来的功利论,才能更好的助推社会的进步。
而如果一个社会,只是把利益放在首位,以利益决定自己的头顶的权力和物质生活,把义字放在一边,把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放在一边,那么这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