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百首山中送别(唐诗三百首山中送别王维)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学习《唐诗三百首》之(十三)《山中送别》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诗三百首山中送别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送别》(题注:又作《山中送别》,用于区别其他名为《送别》的诗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年仕途顺利、志向远大,诗作多以描绘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为主,表达乐观向上的豪情;中后期亦官亦隐,虽居高位却向往田园山水,最后激流勇退、巅峰归隐。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多描绘悠然平淡田园风光,表达恬淡雅致、纯洁自然的禅韵。本诗创作年代不详,依据表达内容来看,应该是王维中后期亦官亦隐时的作品。确认创作时期很重要,下文我将表述一个关于本诗的非主流观点。)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罢,结束。掩,轻轻关上。柴扉,柴门。)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下,我回到家中轻轻掩上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王孙,王孙贵族,这里指送别的友人。这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归,回来,返回。这个归字用在这里似有不妥,放在下文表述。)
译文: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来呢?
赏析与感悟:
1.“相送罢”,开门见山讲送别结束了,朋友离开了,与寻常送别诗已是大相径庭。接下来诗人回到家中,掩上柴门,离别的伤感才如同决堤的洪水一浪高过一浪。可以在想象送别时因为太痛苦,主观上会屏蔽情感,显得麻木含蓄,直到傍晚回到家中,还要掩上柴门隔绝外界后,孤寂、惆怅的离别之情才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相信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离别,这是最真实不带一点做作的离别之情。
2.从古到今,送别的诗词那么多,诗佛这首《送别》不敢说这样的写作手法一定是高人一筹,至少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啦。往往一些真实的、不加雕饰的描写会更加感人,要多学习。
3.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最后发现“王孙归不归?”这句的“归”出了问题。以下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在考试出现相关考题,请按上文作答。
归的释义,返回,回到原处。只有离家的人回家称作“归”,朋友离别期望重逢,重聚,一般不用“归”,这里诗佛用了“归不归”,连续两个“归”字,他老人家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送走的友人难道是家人?是亲人?
带着疑问我又想从写作背景中寻找答案。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细腻,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加上日暮山中的苍凉场景,基本可以锁定是王维中晚年的作品。前文说过,王维中晚年已经参禅礼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于是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王维是在自己送自己,一颗留在山中过归隐日子的“出世之心”,送别另一颗被俗世纠缠不得脱身的“入世之心”。“出世之心”向往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入世之心”也有心回归,奈何身不由己,俗事缠身。于是就有了耐人寻味的离别一问:“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草明年又会绿啊,而我又要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出世解脱?
这样解释怎么样?是不是又有另外一种意境呢?是不是更接近诗佛本意呢?只有老天和王维本人知道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学习《唐诗三百首》之(十三)《山中送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