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的意义)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一、孩提
二三岁之间。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二、垂髫[tiáo]之年(童年)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三、幼学之年(幼年)
男孩10岁叫“幼”,这时应该上学学习了。
《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
四、豆蔻[kòu]年华
指女子13岁。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花,常用来比喻少女。
五、及笄[jī]之年
指女子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到了结婚的年龄。
六、志学之年
指男子15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七、二八年华(碧玉年华)
指女子16岁。
李白《江夏行》: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垆,即炉。
八、弱冠之年(加冠之年)
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九、桃李年华
指女子20岁。
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十、花信年华
指女子24岁。
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十一、而立之年
指男子30岁。
表示人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可以自立。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十二、半老徐娘
指女子30岁。
是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十三、不惑之年
指40岁。
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十四、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指50岁。
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十五、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指60岁。
意思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够正确对待。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六、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指70岁。
意思是指人到七十岁。
出自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十七、喜寿之年
指77岁。
老人活到77岁便可称为喜寿。喜寿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而得名。
十八、伞寿之年
指80岁。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十九、米寿之年
指88岁。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二十、上寿之年
指90岁。
二十一、白寿之年
指99岁,是99岁的雅称。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故雅称99岁为 “白寿”。
二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朝枝之年)(朝枚之年)
指80、90岁。
出自曹操《对酒》: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二十三、期颐之年
指100岁。
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用以指活到百岁之人。
二十四、茶寿
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二十五、双稀之年(双庆之年)
指140岁。
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2倍140岁。
有得有失,才是人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及其源起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