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辛弃疾霸气的一首词或许你能倒背如流水的诗句(辛弃疾霸气的一首诗)

导语:辛弃疾最霸气的一首词,或许你能倒背如流,但你至少读错了三句!

宋词是大宋文坛最绮丽的一枝瑶芳,流传至今的词作有两万多首,词人一千四百多位,虽然企及不了唐诗的辉煌成就,但这并不影响诗与词合并成为中国古典文苑的双绝。软红十丈,涂歌巷舞,一提起宋词,或许很多人就会想到楼中歌姬,想到时光青涩,想到井水脉脉,但你不应该遗忘那位豪情万顷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在两万多首宋词之中,稼轩词的数量位居榜首,多达629首,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苏轼的362首。相信大家都对这位满腔激情的热血墨客不陌生,他的很多名句也是张口即来,然而辛弃疾最霸气的一首词,也是他水平最高的一首词,却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后世誉为稼轩词的压卷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首先声明,上面这首词的版本来自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也是大多数人背诵的版本,各地方的可能有所不一,但大致如此。为何要强调版本性呢?大家有没有发现:上片只有十句,而下片则有十二句?很明显断句上有毛病!

因为宋词中的词牌都是有固定字数、句数和平仄韵律的,如果不按照标准格式执行,或者标点错误,那么作品很可能就会与词谱协调不上,即格律失衡!

正是因为如此,纵然辛弃疾这首词很多人都了熟于心,甚至说倒背如流,但是大多数人都读错了:断句的时候断错了。比如最明显的就是上片中的两句长句,现代版本是两句,其实古代版本却是四句,也就是说这两句中间被后人省去了两个逗号。整理下来此词的原始样貌应是这样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其中对标点符号改动了四处:"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加逗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加逗号,"想当年,金戈铁马"改逗号为顿号,"凭谁问,廉颇老矣"改逗号为顿号。用专业术语来讲,在词谱中逗号、句号称为"句",而顿号则称为"读"(dòu)。

有人问,逗号和顿号不都是停顿么,读起来有什么区别?第一,词谱上"读"间隔的两节算作一句,而"句"间隔的两节算两句,严格来说读起来的停顿时间长短不一样;第二,诵读情感上,"读"代表递进,而"句"代表小型的终结,所呈现出来的语气有差别。这样算下来,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十一句,格律规范,言辞和拍。

有的版本将句中的顿号换为了冒号,即"想当年:金戈铁马",这也是不符合词律的,因为冒号也属于"句"。词谱中的"句",表示读到此处时要稍微停顿一下,音乐也随之短暂休止,而"读"属于"句"中的停顿,级别要低一些。

当然有现代版本已经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间加了"句",但其余三处却鲜有可见,所以这三处也是很多人非常容易读错的地方。好了,看完小解的解读后,实话实说,大家读错了几处呢?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彤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