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红山文化具特色的古玉器是(红山文化具特色的古玉器有哪些)

导语:中国红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古玉器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鹰

长10.2厘米宽10厘米厚0.2~3.5厘米

淡黄绿色透闪石玉,有褐色条纹状沁。浅浮雕鹰之双目、双足、羽翼垂线和尾部三角形纹,中厚边薄,呈展翅飞翔状,后上有象鼻孔。

红山文化•绿松石鹰

高1.6厘米宽2.6厘米厚0.1~0.6厘米

正绿色,有白斑,褐色沁。造型简约,仅有头、喙、羽翼,而突显展翘飞翔状,颈后对钻系孔。

红山文化•玉太阳神

高15.6厘米最宽5.2厘米最厚3.4厘米

白色透闪石玉,灰皮,褐色沁。器呈人身兽面,抚膝半蹲状,头面微前倾似做法状,颈后斜对钻系孔。

红山文化•俏色玉猪龙

长17厘米宽13厘米厚4厘米

淡黄色透闪石玉,土沁,白斑,蚀孔。龙身卷曲,似玦形,首尾相连。浮雕突目大耳,目下阴刻半圆形弧线饰鼻,鼻下长沟纹饰口,中间对钻大孔,颈部对钻系孔。其取材和俏色利用甚好,为红褐色石筋贯穿龙体,内外两圈,颈部分叉又布于头面两侧,可谓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红山文化•鹰熊玉饰

高8厘米长10厘米宽7厘米

青白色透闪石玉,有白斑、褐色沁,圆雕。此器正反两面观,正面观为熊首,耳、目、齿皆传神,鼻上蹲坐一带角神人,阴线勾勒神人口、眼、眉。反面需倒置观。俨然为一尖喙鹰首,谐音而有“英雄”之寓意。另笔者臆断,此类器形可能基于某些动物之腰椎,为动物发力之根,“神力”所在,也为古人崇拜物之一并移之于玉。

红山文化•玉牛首人身饰

高17.6厘米宽5.3厘米厚4厘米

白色透闪石玉,土沁,灰皮,褐色沁。黑色斑蚀绺裂,似有焚过痕迹。器为人身。抚膝半蹲状,牛首有角且突眼。颈后有斜对钻孔。器可佩可立。人身兽面可能有两种原始思维:一是寄神于人;二是巫觋戴傩面做法。其抚膝半蹲状应该是练功做法态。

红山文化•石萧

长22厘米宽8~10厘米厚2.5厘米

黄色石英岩质,有褐色沁。正面浮雕原始人祭拜太阳的场面,小鹿旁观,反面为兽首人交接物品图案,正反画面均生动和谐。正面镂四孔,反面一孔出唇似吹口,侧面一孔,上部二孔,一孔与反面孔通。以上诸孔内部相通,可吹奏。上部中间斜对钻系孔。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一对)

长7.6厘米宽5厘米厚0.2厘米

白色透闪石玉,淡黄褐色沁。体部中央瓦沟纹,边缘薄如刃,上有双斜面对钻孔。此类器物出土发掘所见大小不一,被学者统称为“勾云形器”,含糊不清。笔者观察,此类器物多以鸟形为主题,称之“鸟形”更妥。有双鸟首者,也有单鸟首者,古代亦有三足鸟之神话。外周部分有似鸟尾者,也有似鸟爪者。

红山文化-绿松石双人面玉佩

长2.6厘米宽0.5~2厘米厚0.5~1.2厘米

正绿色、有褐色沁。圆雕。顶部对钻系孔,面部以三镂孔分饰双目及口,二面间琢以纵沟分之。一面微凸,一面微凹,有阴阳之用意,故亦可命之为阴阳人面饰。《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希腊神话中有两面人雅努斯( janus ),为罗马人的门神,保护神,一面对过去,一面向未来,更象征开始,所以罗马人每年头一天和每天清晨都要向他祈祷,以期诸事顺利。可见古代中西方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

红山文化•玉蝉

长8.6厘米宽5.2厘米厚3厘米

青白色透闪石玉,土沁,水沁,黑色沁,钙化斑蚀,圆雕。蝉突目,大腹,深瓦沟纹饰蝉翼,颈部和腹部饰弦纹,头上饰网纹,口部斜对钻系孔。玉质精良,厚重精美。

红山文化•玉人佩

高3.6厘米宽1.5厘米厚1.4厘米

白色透闪石玉,光润,有土沁、水沁、淡黄色沁。玉人双手按腹、呈蹲状,类站桩,头上突起双角,为特殊发型或头饰,异于常人,综合考虑,可能为巫师,即当时已存在之萨满。颈后有对钻系孔。

红山文化•玉神首饰

长5.1厘米宽4.1厘米厚3厘米

青白色透闪石玉,有褐色沁,圆雕。器半球状似人首,浮雕双目,目上浮雕两圈粗大弦纹,目下浮雕三条平行弦纹,无口、鼻、耳似“外星人”,背面内凹,下部有两对钻孔通底部,似嵌饰,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曾出土过一件类似玉器。

红山文化•猪首形玉饰

长4.2厘米宽2.5厘米高3.3厘米

淡黄色透闪石玉,带土沁及钙化斑,圆雕。器为猪首,大耳,长嘴,鼻上饰弦纹,耳下对钻系孔,亦可做双目用。

红山文化•绿松石石虎首饰

长4.5厘米宽4厘米厚1.6厘米

正绿色,有土沁、褐色沁、钙化斑。浮雕双目及颌部,双目及口深陷,突显虎之凶猛,圆雕而立体感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