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品读曾国藩的奏折官样文章该写还要写什么(曾国藩奏折原文)

导语:品读曾国藩的奏折,官样文章该写还要写

(文/往熹)

上一回说到同治二年三月,曾国荃奉旨补授浙江巡抚,曾国藩、曾国荃哥俩商量向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上谢恩折的事。曾国荃想要辞职并提出了三条蹩足的建议,曾国藩坚决反对这样干,那么,谢恩折最后到底是如何上的呢?

以曾国荃的名义上了一个谢恩折,这是必须走的法定流程。曾国藩为了感谢皇上天恩浩荡,并且鉴于一些特殊情况也以自己的名义上了一个折子,名义是“奏为恭谢天恩,沥陈下情,仰祈圣鉴事”,这相当于今天公文的标题了。我们先来看看这道奏折的原文,全文是用浅显的文言写成,并不难读,对于机关里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能读懂普通的文言材料原本是基本的素养。

奏为恭谢天恩,沥陈下情,仰祈圣鉴事。

窃臣接准兵部火票递到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浙江巡抚着曾国荃补授。钦此。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又恭读寄谕:浙省系左宗棠兼辖,既兼署巡抚,尤责无旁贷。曾国荃着仍统前敌之军驻扎雨花台,一意相机进取,以图金陵,毋庸以浙事为念等因。”钦此。(往熹案:本段是引用明发上谕和廷寄,说明上奏折的原委,相当于今天的发文依据。)

仰见皇上破格录用、委曲培成之至意。惟是受恩愈重,报称愈难。现在发、捻纷乘,苗练复叛,军情反覆,世变环生,只贻宵旰之忧,曾乏补苴之术,每与臣弟国荃寓书儆惕,惭悚交并。本年二月臣至雨花台大营,与臣弟共处八日,慨兵事之方殷,感主恩之极渥,中夜奋兴,互相诫勉。(往熹案:这一段主要是感恩,且由感恩一转,提出“受恩愈重,报称愈难”的命题,以引起下面的“沥陈下情”,起承转合之间了无痕迹,足见其为文字老手,八股名家。)

以大局论之,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皆为我有。 加以浙东列郡,苏、松各属,次第克复,凡山川筋脉之地,米粮百产之源,该逆一无可恃,未尝不托圣朝之威福,冀功绪之可成。(往熹案:功劳归圣上。)而一念夫拓地日广,顿兵坚城,戍守之卒太多,游击之军太少,师老饷竭,士气渐疲,群盗如毛,饥饿四窜,窃号之寇未灭,流贼之患或兴,则又为之蹙倪欷歔。愧臣兄弟谬当重任,深恐上辜君恩,下负民望,遂陷于大戾而不自知。忧灼之馀,每思避位让贤,稍分责任,又不敢数数陈奏上渎宸聪。(往熹案:主动承担责任,且愧我哥俩谬当重任,深恐上辜君恩,下负民望,原本想避位让贤的,但又不敢反复在皇上您老人家面前聒噪。可谓至情至理,用笔老到。)

上年正月间,臣密陈金陵未克以前,不再加恩。(往熹案:话已经说在前头,不得不辞,此其一也。)臣家诚以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则必缺,曾蒙寄谕嘉许,俯鉴愚忱。(往熹案:曾氏的人生哲学,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我家现在门第太盛,不能不辞,此其二也)臣弟国荃旋擢藩司,已叨非分。今又特沛恩纶,授以开府之荣,专其治军之责。闻命而后,已阅兼旬,臣与臣弟两次函商,欲固辞,则颇涉矫情,思立异于当世;欲受事,则不自量力,惧贻讥于方来。再四踌躇,诚恐治军无效,倾覆寻至。不如少安愚拙之分,徐图尺寸之功。(往熹案:话都让他说尽了!还出于至诚!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们就不能以官样文章目之了。)

惟有吁恳天恩收回成命,俯准臣弟以开缺藩司效力行间,与臣随时熟筹战守,相机进取,或者以勤补拙,以恐致福,迅克坚城,殄除丑类,稍答高厚鸿慈于万一。(往熹案:提出这样的建议就水到渠成了。为什么是以开缺藩司效力行间?因为前面皇帝任命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其所遗留的江苏布政使已经由他人补授,所以建议以开缺藩司,即前任江苏布政使的身份继续效力军中。)

除由臣弟国荃专折沥陈外,所有微臣感激下忱,理合缮折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由此折我们可以看出,最后还是提出了辞职请求。其实这个时候曾氏也不得不做出这种姿态,对浙江巡抚的任命必须辞一辞。真实的原因其实也不外乎就是曾国藩在上面的奏折中所提到的几点。一是以前把话说得太死。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八日,奉上谕:“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著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曾国藩著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以皇上的名义发出的上谕中还说出了“江浙等处军务,朕惟曾国藩是頼”这样的话。曾国荃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赏穿黄马褂,赏头品顶戴,补授浙江按察使。真可谓“一门之内,数日之间,异数恩典,有加无已”。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就给皇帝上了一个密折,请求在攻下南京城之前,不要再加恩于曾家了。既有此前言,当然得辞一辞。

第二个方面,曾国藩一生确实相信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守阙是其发达之后认真对待的问题,他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因为他明白他们兄弟身上的光环太过耀眼了,自己手中的权势太盛了。不论是见识还是操守,这是曾国藩不同于一般官僚的特出之处。所以他并不是真的反对曾国荃辞浙抚,而是认为弟弟的理由和建议太过幼稚。

至于给皇帝的建议,他高出曾国荃的改武职和改京卿不知多少。干脆建议皇帝让曾国荃以开缺藩司的身份专心军务,这不但反映了曾氏求阙的人生态度,其实也是很厉害的一招。你想想,第一,哪有自己辞官而影响顶替自己前职的人呢?人家好不容易补授了江苏布政使,进入省部级高干行列,难道你不干了,让人家把你原来的职位还你么?第二,皇帝本来要提拔你的,经你一番推迟,反倒把你开缺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一条建议看似退让,其实是很厉害的,比起曾国荃,老辣到哪儿去了!

唐浩明先生在点评这道奏折时说:“历史回顾与哲理思索,提升了这篇官样文章的档次,固然是写作上的成功之处,但它得建立在平素的学养和胸襟的基础上。”可谓的评!可谓的评!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