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观照的方法(体方法师)(如实观照的出处)
导语:《大学》初解丨04-修行心法:如实观照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01 总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第一句先总的解释“诚意”的意思,就是不自欺。
不自欺是修行的基石,如果我们在修行中总是欺骗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忽略自己的过失,从而纵容自己。
初期,我们往往会因为各种私欲,会掩盖自己的毛病,对于自己的过失往往不愿意承认,会因为自尊心,或者好面子,或者害怕受到指责,所以就会掩盖自己的过失,不让别人知晓。这个时候,“自欺”刚开始,还没有造成多大的危害,因为自己还是知晓的。
然后,这种藏匿自己过失的行为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行为的速度就会超过思维的速度,“掩藏过失”就会变成下意识的行为,这个时候,“自欺”便开始作怪了,我们对于自我欺骗的这个行为,就已经很难观察到了。
自欺的开始,就是我们本来“明德”开始被遮盖的时候,好多事物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观察,对于自己的过失、缺点,或者片面的角度,都渐渐的观察不到了,我们对于自己,也越来越不了解,开始错误的定位自己,“无明”便越来越多,我们也就越来越愚蠢。
所以,我们要想对治“自欺”,就要从“自觉”开始,要做到自我觉察。而自我觉察的时候,我们又会因为自身的习惯,而陷入自我评判,容易因为好的现象迷失,因为恶的现象排斥,从而丢失觉察,陷入现象中。
所以下一句便开始补充。
02 举例: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第二句话,开始举例子: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恶:读wù,讨厌。恶臭:读è,不堪忍受的味道。好:读hào,喜欢。好色:读hǎo,美好的现象。
我们对于不好的事物,比如垃圾桶、公共厕所,我们会直接排斥,路过的时候会屏住呼吸,会加快步伐,而对于美好、神圣的事物,我们又会十分的向往。
这都是我们内心自然的流转,不需要因为自己对于美、丑的不同反应而生起分别,我们要如实的观照内心的现象,不去压制内心,自己才能够获得满而不亏,获得安定(自慊)。
就像风一吹,水面就会荡漾,这个水面荡漾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我们应当如实观照这个现象,而不是心生迎、拒,从而用手去抚平水面,因为这样只会让水面更加的不平静。
03 结论: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第三句,提到了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慎独。
“慎”这个字,绝大多数人的解释,是小心谨慎。但是用在此处,用在修行上,个人觉得这个解释就有些不够完整。这个“慎”字,由心+真组成,应当还指代前面所说的“诚意”的意思,因为这个“慎”字是“诚意”最好的体现。
(古文的魅力也在于此,让有限的字,具备更多的信息。)
“独”,就是独自,也就是没有外人的监督,或者说别人监督不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念念之间。因为我们的行为、言语可以被看到,唯独我们在想什么却不容易被别人察觉。
这句话是在说:君子(明德之人),他们能够如实的观照自身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念念之间他们都会“如实观照”自己,能够做到 “诚意”、“不自欺”的功夫。
《诚意篇》的这一段,给我们修行上的启发:就是要能够不自欺,能够如实观照自己。儒家所说的“诚意”,其实很像佛家的一个方法,叫做“正念”。
诚意,是“不自欺”,而“自欺”的前提是“不自知”,所以要做到自知,才能够不自欺,而自知需要“觉察”,需要“如实观照”,这个同样又是“正念”的心法。所以“诚意”和“正念”虽然不同名,但是却同出一源——明德。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