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意思是什么(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含义)

导语:得语文者得天下(九)— 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部件,句子又是组成段和篇的基础。因而理解词语有利于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方法:

1.下定义

用简练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说明。这一般适用于对科学术语的解释。例如:

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光——通常指照耀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

2.剖析词素

这种方法是把要解释的词语从课文中拿出来,对词中关键的词素进行解释。此法是针对易懂好理解的词语而言。

如“无边无际”,就抓住“无”“际”这两个语素。两个重点字解决了,整个词的意思就明了了。

3.分析法

它适用于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的合成词,通过分析各个语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词义。例如:

勤俭——勤劳而节俭。勤,勤劳;俭,节俭。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严密。泄,排泄。

4.比较法

用一个或几个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即用通俗的解释深奥的,用常见的解释生僻的,用普通话词语解释方言土语。而且对于一些近义词,可作辨析。例如:

张惶——恐慌、慌张。

攘除——排除、铲除。

5.否定法

有一些词可用其反义词的否定式释义,或者用同义加反义词的否定式释义。例如: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从容——镇静、沉着、不慌不忙。

6.描述法

重叠式、双声叠韵式、附加式的一些联合式的成语,常用描述式的方法释义。例如:

芊芊莽莽——草木茂盛的样子。

哗然——形容众人喧嚷起来。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娇艳的花。嫣,娇艳。

7.说明法

有些词语不好表述,可用此法说明事物的属性,或揭示事物的实质。例如:

社稷——指国家。社,过去指土神;稷,指谷神。

玉皇——指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也叫玉皇或玉皇大帝。

8.类推法

有些词属于同一类构词方式,如带后缀等。它们有一个相同的词素,而且意义相同。只要掌握一个词语的解释,就可以类推其它词语。例如:

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然”是样子的意思。

绿化——种植花树木,改善环境。“化”加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构成动词,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如“机械化”、“革命化”等。

9.前后互解法

有一类联合式的词语,前后互相映衬、补充,可用前一部分释后一部分,亦可用后一部分释前一部分。这类词往往含“形容”、“比喻”义。例如:

高慢——高傲、傲慢。

精疲力竭——形容精神非常疲惫,没有一点力气。精,精神;力,力气;竭,尽;疲,疲惫。

10.展示法

有些词语,不妨展现一下实物,或用简单的手势或表情,词义便产述明白了。例如:

小篆——指笔画较简省的篆书,秦朝由大篆整理简化而来,也叫秦篆。

这类词语尽管作了说明,也未必明白。如果出示小篆字体,就知道什么是小篆了。

南级——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如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指出来,就能深切理解了。

11.古语法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有些现代汉语词语,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语法特点,诸如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做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因此用古汉语的语法特点来解释这些词语,就能做到轻而易举、举一反三了。例如: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都卷进去。(席,名词活用作状语。)

蜂拥——像峰群似的拥挤着(走)。(蜂,活用作状语)。

12.连锁法

有些词语,有派生关系,或辗转相承关系,在释义时,可由甲导乙,再由乙导丙。这不仅能丰富词汇,而且能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突兀

(1)高耸 高而直。

(2)突然发生出乎意外。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落寞

(1)冷落:不热闹。

(2)寂寞: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冷清——冷静而凄凉。

清静——(环境)安静。

13.溯源法

探索词语的原义和来源,这种释义大多用于古籍名称、成语典故等。例如:

风骚——骚,《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一篇诗人自叙性的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指代《诗经》的主要部分是“风”(国风)。后人以“风骚”指代文学。

风花雪月——原指封建文人描写自成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转喻堆砌词藻,内容贪乏,反映没落阶级情调诗文。

汉语的词语浩如烟海,所有词语的解释并非上述方法都能奏效。上述方法,亦非彼此排斥,互不相通。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希望读者能分享自己的独到的词语理解的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