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训诂学有何发展历程有何研究方法呢(训诂学的发展历史)

导语:训诂学有何发展历程?有何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董洪利教授是这样来解释“训诂”二字的,训话学是在长期的训话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训诂”这个词的概念最初在单独使用时并不完全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训”作为名词是法则、标准的意思,而作为动词则是说解、解释的意思。“诂”作为名词是故言,即与现代语词有差异的古代语词,而作为动词则是“解释故言”。

训诂”的原意是为了将古书中的文义疏通,把字义讲明,就用通行的语言来向人们解释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后来就被用来泛指解释词语音义。古往今来,基于语言发展的多变性,训诂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一门传统的解释古书中字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不仅能译解古代词义,也能起到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等作用。

训诂学的发展最早是从先秦就开始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前,一个字大都是一个词的意思。春秋战国以后,字在增加,构词法有了发展,双音词慢慢地就多了起来,相应的,字义也有进一步的引申和变迁。在阅读古书时,如果少了对字词的解释,就会很难理解书中的词义,就更加不能明白文章的意思,因此当时的书里就出现了不少解说词义的材料。

等发展到了汉朝时,已经基本形成训诂学这一门学问。这时候已经出现主要的训诂书籍,其中有中国训诂学的四大基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4本书,这些书籍在训诂学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很多从事训诂工作的人们。

从有关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训诂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就有了一种新的改变:当时解词释义已经改变旧观念,由笼统的词义注释趋向于清晰明确的表述,同时也由平常注释的书面语进一步改变为注出当时口语使用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既有专门解释双音词的书,如《兼名苑》,又有专门解释日常应用的口语词的书,如《字宝碎金》和《俗务要名林》。

到了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大的革新。众所周知,汉字的形声字一般是用以表义的形旁在左,用以表音的声旁在右,所以声旁又被称为右文。当时有个提倡“右文说”的学者叫作王子韶,他认为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表音,还能表义—凡是谐声声符相同的字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意义。比如“戋”是小的意思。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日“钱”,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都以“戋”作为基本意义,在其基础之上构词成义。王子韶所创的声旁有义学说,很大地促进了后代的训诂学研究中因声求义方法的提出。到了南宋时期,学者们开始在训诂的同时注意到古韵问题。

训诂学在元明时期出现了停滞,甚至是衰退。元代在字学上承接南宋时期的“六书”之学,并不注意研究训诂;明代学术不振,受宋代性理之学的影响,更是信口开河,毫无章法可言。

清代学者受提倡古学的影响,极力推崇汉代的经学和小学,重考据,求实证,并不推崇空谈宋代性理之学。可以说,清朝是训诂学发展最辉煌的时候。到乾嘉时代,“汉学”大为昌盛,为经书、

子书作注解的人很多,涌现出大批著名的训诂学家,在当时,训诂学也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由于要解释经传就要先具备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语言文字学在当时极为盛行。了解

过训诂学的发展历程后,接下来,就要来看看训诂学有些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训诂学作为研究词义的学问,其研究的对象主体就是古代书面上的语言材料,而现代方言的口语资料也在参考的行列训诂学是在长期的训诂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要为古代的书面语解词释义,就应当具备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语音史的基本学识,并且掌握语言文字一般的发展规律。只有具备以上基本知识,才能真正从事古书的训诂工作。训诂工作者通过整理研究前代的训诂资料,总结前人研究词义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开创新的途径,才能做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研究训诂学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形训,又称以形索义,指通过分析字形本身的结构说明其来源和意义,采用一个同义或义近的词或一句话做解释,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形训只能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而必须结合语音加以分析才能了解文字的语源。

声训,也称音训,是从词的读音上着眼,因声求义,用声音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同的字来解释,注意是指古音相同或相似,而不是以今天的读音来进行声训。比如“选贤与能,与本为举”,说明

这个“与”在古书中是和“举”通假的,应该解释为“举荐”的意思。宋代学者王子韶提出的“右文说”理论就是类似于这种方法。通过声训的方法,不仅能够寻求到本字,还能进而推求出“形训”所无法得到的语源。

义训,也叫“直陈词义”,就是不借助于字形和字音,用现代通俗的话直接解释古词或方言词的意义。广义的义训范畴是指除了形训、声训以外的所有的释义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义训的两种方式:同义相训和反义相训。

同义相训包括了:①同训:就是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者把若干个同义词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比如“明明、斤斤,察也”,说的是“明明”“斤斤”这两个词的意思是“察,明察”。②互训:指用同义词互相解释,比如“邦,国也”“国,邦也”。③递训,是指用几个词连续解释,比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是说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实际是“得”的意思。

反义相训就是用反义词来给字词注释。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训诂现象。比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这里是“治”的意思,指的是分配权,君之专权。

训诂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从而做好训诂工作。由于研究训诂对解释古书,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和考证语言发展的历史以及校勘古书、编写字典辞书都有重大的作用,应该要重视训诂学的发展。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