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无聊)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解读命运的轮回:强迫性重复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为什么年纪越大越无聊)

1、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比如说前辈离婚,后代也离婚;前辈有外遇,后代也有外遇;母亲堕胎,女儿也堕胎;父亲总是跟上司闹矛盾,儿子、孙子也和上司不好相处;父母小时候被家暴,结果儿子、孙子小时候也被家暴;爷爷酗酒、父亲酗酒,结果孙女找个老公也是个酒鬼;父母小时候被寄养在亲戚家里,等父母有孩子也寄养在亲戚家里;母亲强悍、父亲无能,孩子的婚姻也是如此。

父亲爱上小三,离了婚。母亲就在女儿面前控诉父亲和小三,告诉女儿自己如何含辛茹苦,为了抚养女儿而牺牲了自己重建一个幸福的婚姻。女儿长大了,就会出于内疚感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替母亲报复父亲,破坏父亲现有的婚姻,甚至无意识地毁掉自己幸福的婚姻、折磨自己的老公,以此替母亲报复父亲。这么的结果,女儿的老公最后也有了第三者,也离婚了,于是女儿也和母亲当初一样去教育自己的女儿,悲剧就这样重演下去了。

比如姥姥、姥爷没有生一个男孩,毕生遗憾。于是这个家的女孩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像男人一样强悍、卓越的人来替代父母实现有个儿子的愿望。同时也完成一个父母无法说出口的任务——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甚至女人比男人更强。然后母亲就找了一个不如自己的男人结婚。结果又生个女儿,这个遗憾就延续了下去。于是,女儿的女儿又接过母亲的愿望和任务,成为一个比男人还强悍的女孩子,最后找个懦弱男人结婚。

再比如,父亲被看作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等儿子长大结婚了,也被大家看作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甚至儿子自己都是这么看待自己的,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正常或不好的;母亲是一个在私生活方面很混乱的人,她女儿长大以后就可能也会很自然地也成为一个在私生活方面很随便、很早熟的人,不仅别人这么看她,她自己也接受自己就这样,甚至潜意识觉得自己就该是这样的。

又比如,父母从小被看作是这个大家族里面最不受待见的孩子或多余的人,那孩子也会常常把自己认同是家族里最不受待见的孩子或多余的人。反过来,父母小时候很受家族的宠爱,认为自己是家族的重要核心人物、领袖人物,等他的孩子长大了,也非常容易把自己认同成是这个家族中的重要核心人物和领袖人物。

一般来说,我们很容易向父母的自我认同发生认同,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一般倾向认为:我爹我妈是什么样的人,我也就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子英雄儿好汉)

2、强迫性重复的原理

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强迫性重复。他发现,孩子在妈妈离开房间后,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里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孩子是把玩具当成了妈妈的替代品,他们不断扔掉这个玩具再重新得到,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体验妈妈时不时会离开自己所带来的创伤,来把自己不能控制的妈妈的离开变成自我可控的行为。

Freud认为,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的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婴幼儿期与母亲形成的客体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是他的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如果婴幼儿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幸福,那么他长大以后就重复幸福,内化了与母亲的关系模式让他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自觉地向他人投射这种幸福的感觉,那么与他相处的人也会感觉幸福,从而也会向他投射幸福。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信任,他在社会关系中就会不断重复信任,不仅能赢得一般人的信任,还能赢得那些很难相处的人的信任,是他教会了那些难相处的人信任他。

如果婴幼儿期与母亲的关系模式是敌意的,那么他就会不断复制敌意,不仅会对那些与他有冲突的人充满敌意,还会对那些本来对他很好的人也充满敌意,最后这些人也真的从对他友善转向了敌意。

事实上,是他教会了那些本来对他友善的人转而敌视他。因为早在他婴幼儿期体验到的、学到的关系就是敌意的,就以为世界就是敌意的,这种从潜意识从来的行为是不自觉的、本能的、无法自控的。这就是他内心的关系模式。

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是被这个人“教会”的。在他教会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教他。不过,这种“教”,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潜意识的行为,不为本人所知的。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机制,这些机制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是不成熟的、脆弱的,所以矫正起来尤其困难,不幸的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不断地在重复同样的错误,这让我们忍不住悲叹命运之神。

同样,在爱情中,我们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我们会特别被他们吸引,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父母) 的心理特征,这就是一见钟情的奥秘。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比如,母亲太黏孩子,什么事都要管,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娶一个&34;的老婆,然后开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战争,要从她身上重新寻得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尊重和自由、心理空间与独立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有拯救他老婆的愿望。有的女孩受不了父亲太过懦弱,不能保护自己,成长后,不自学地寻求一个身上带着父亲懦弱特征的男人,潜意识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这个阿斗变得坚强,能带给自己从父亲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从而医自己对父亲的失望和攻击。

男人和女人建立亲密关系,习惯了幸福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爱,而习惯了不幸的人,会在这个关系中制造恨。

3、结论

因此,学会幸福就重复幸福;学会信任就重复信任;学会不幸就重复不幸;学会敌意就重复敌意……

这种强迫性重复,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命运。命运的轮回,其实早在婴幼儿期已注定了。

命运不断在新生家庭中重复原生家庭的模式。

强迫性重复无处不在,就好像我们只习惯拥有过的生活,如果现在的生活变得与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就得做点什么事情,把现在弄得和过去一个样。

要建立好的强迫性重复,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期给予足够的爱与支持,同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又给予他足够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学到爱、信任、独立与自强,并把这些好的关系模式不断在他的人生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演绎。

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解读命运的轮回:强迫性重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