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倦怠的原因(为什么会有倦怠期)

导语:倦怠社会: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累?最近有几位女生朋友向我吐槽“太累了”,而且这种累是看剧、购物、葛优躺甚至是休假都无法消除的疲惫。她们觉得是自己加班太多或者房价太高导致的“心累”,我刚开始也表示认同。但是最近读到一个韩国哲学家的小册子叫《倦怠社会》,为这种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就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倦怠社会”。导致倦怠社会的原因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从规训社会转向了功绩社会。简单点可以理解为,从资本家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社会,变成了我们自己压迫和剥削自己的社会。为什么会自我剥削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对自我成功的追求,也就是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因此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自己开启和自己的战争,而且永远赢不了,注定精疲力尽。我们不光要升职买房还要完美爱情还要瘦身变美,结果我们自己被自己逼得疲惫不堪。这种对自我的高要求,导致对自我的过度关注,结果是自恋和“他者的消失”(这是他另一本书的名字)。“自恋主体的核心追求是成功。成功可以通过确认“我”的成绩而与“他者”分离,“他者”就变成了“我”的参照物。”也就是说正是满社会的“正能量”导致了我们身上的“负能量”。而且社交媒体又加剧了这种参照。原来只同身边的人比,但是现在你是同整个朋友圈甚至媒体里的世界比,因此,我们越来越累。因此,这种无法消除的疲惫现象反而容易出现在那些优秀的人身上,比如和我吐槽的都是高学历的女生。他们的学历、圈子和社会地位对她们形成了绑架。社会学研究中产阶级是最具地位恐慌的群体。但是,我们不要把参照理解成为“虚荣心的满足”,自我扩张式的自恋与其说是追求别人的认可,不如说是追求自己的认可,比如自拍也类似。“自拍瘾实际上跟虚荣心关系也不大,它无非就是孤独、自恋的自我在瞎忙。面对内心的空虚,人们徒劳地尝试着卖弄自己,博人眼球。唯有空虚在自我复制。自拍照是自身的空虚形态。自拍瘾加剧了空虚感。导致这一结果的不是虚荣心,而是自恋的自我关涉。自拍照是自身的美丽平面,而这自身空洞、不安。为了逃避空虚感的折磨,人们要么拿起刀片,要么拿起智能手机。自拍照是让空虚的自我短暂退隐的扁平表面。倘若把照片翻过来,人们就会撞见那伤痕累累的背面,汩汩流着血。自拍照的背后是伤口。”自恋导致他者的消失,也就意味否定性和冲突的消失,所以点赞盛行,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都被为自己鼓掌的观众。结果正是人际关系的匮乏导致了抑郁症。忧郁症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自恋性的病症。抑郁症患者身上,一切关系和联结被解除,包括同自身的联系。悲伤和抑郁症的区别体现在,悲伤常常是因为所爱客体的失去。而抑郁症则没有客体,因此,忧郁症是一种“爱无能”的体现。如何走出倦怠社会,答案就在韩炳哲的另外一本书里《爱欲之死》,也就是重塑爱欲,通过爱欲找回消失的“他者”。所以韩炳哲阅读顺序建议是《倦怠社会》《他者的消失》《爱欲之死》。最后,我简单谈谈自己的观点。我觉得韩炳哲的理论有点超前,可能更适合与西方,但是我们是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重问题叠加的社会,所以他所说的也是倦怠的部分原因。关于倦怠的原因,我更倾向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简单点说,就是人沦为非自主性劳动的机器和赚钱的工具。马克思说“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在这种劳动中,人是异己的,也就是没有自我的,因此,我得出一个与韩炳哲相反的结论:要重新找回自己。如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就是要重新回到自主性的劳动之中,但是这个有点不太可能。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此可以上班为挣钱,下班可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因为人只有在热爱中才是自己,用自主性活动来平衡异化劳动。说到这里,很多人说,我就是这样啊,下班后,看看剧、逛逛街、跑跑步...我这里的热爱必须是深度兴趣,如果非要找标准,我说3个:1、非功利,无目的,内在驱动可持续,不需要外在激励。2、愿意深入学习克服困难,所以我经常觉得普通的看剧打游戏不算。3、过程即回报和享受,不是吃苦为了一个好的结果,所以跑步减肥不算。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