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脚底板怕痒(脚底为什么怕痒怕疼)
导语:为什么脚底板怕痒?
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玩弹珠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赢的一方有1分钟的惩戒权,而我最喜欢的招式就是挠输的一方的脚底板,看着对方扭曲着身体笑个不停,大家伙别提有多开心。为此我还专门回家训练了一番,自己挠自己脚底板,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的嘛[吃瓜群众]。
然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脚底板为什么怕痒,直到学医以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1897年弗雷(M.von.Frey)首先阐明皮肤感觉是包括数种感觉,并证明存在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距皮肤表面的深度各不相同,在形态上也有差别。
感觉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定位觉、两点分辨觉、图形觉。
人类的感觉功能已高度发展,远远超过了生存的低层次需求,通过大脑的思维、判断以及语言功能,能对各种艺术进行欣赏。体内外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然后被转换成神经冲动,通过专用的神经通路传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进行整合或分析处理,产生相应的感觉。
人体分布有大量的感受器,感受器是生物体内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他们包括视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触-压觉感受器、平衡觉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
不仅仅是脚底板、其他部位的皮肤也含有大量的感受器。(脚底板)感受器在接收刺激以后,将这种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顺着神经向上传递信号,告诉大脑我的脚现在受到危害(瘙痒),大脑下达指令指示给予效应器(腿部肌肉收缩),抬腿逃避危害。而动作电位的发生必须要使刺激冲动达到阈电位水平以上。何为阈电位?就好比一个人喝酒,酒量很好,喝半斤以下没有一点问题,偏偏半斤多一丁点儿,就倒下了。。。而这个半斤酒就是这个人的阈值。
所以上面说了这么多,总之,脚底板怕痒是因为我们体内的感受器接收刺激(挠痒痒)产生冲动,冲动随神经传递至大脑,大脑感觉到痒以后,作出规避动作来逃避刺激(挠痒痒)。而痒与不痒主要取决于阈值的高低。对于长期暴露的空气中的皮肤,如手臂、脸颊等等因为经常的接触所以阈值很高,感觉不到瘙痒,而对于不常外露的皮肤如胳肢窝、脚底则较为敏感。所以如果您刻苦锻炼,每天挠脚丫子,把阈值提高后,久而久之也就没啥感觉了。。。
同时痒也与心理因素有关。自己擦澡和挠痒时,即使碰到了敏感区,由于思想上已有准备,大脑对痒的兴奋刺激已经降低;当大脑觉得自己在“戏弄”自己,用不到防范和“害怕”时,就感觉不到痒了。美国有一项调查,用羽毛和棉花对500名大众和孩子搔痒,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人怕痒。根据调查,新生儿根本不怕痒,4岁左右最怕痒,感情丰富的人也比较怕痒。痒觉不是皮肤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各种温疹、皮炎,都可产生痒感。过敏、皮肤干燥、某些疾病导致的体内化学变化也能使人产生痒感。情绪烦躁可使痒感加重。夜间注意力较集中,往往会加剧痒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痛和痒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刺激重,则痛;刺激轻,则痒。但近来的研究者却说,痒觉与痛觉是有本质区别的。痒觉很难受,有时能让人坐卧不安。顽固性搔痒的病人能把皮肤抓得血淋淋的。古代阿拉伯的刑罚之一,就是不断搔抓犯人的脚掌,让犯人痒得难以忍受。(貌似让我去还能顶一分钟[捂脸][笑哭])
今日您学废了吗?关注骆九九的医旅记,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