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祭祖是为什么(祭祖一定要早上吗)

导语:临近清明,为何老辈人说祭祖要早?背后原因是何?

清明将至,有关这天最重要的习俗,毫无疑问一定是去扫墓祭拜祖先。作为这天的重头戏,人们自然也是十分重视这项习俗,纷纷事先就做好准备,以保证万无一失。毕竟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所以出于对祖先的尊重,这天当然不能出什么差错。由此也从中诞生出,关于这天各种各样的讲究和规矩。就比如老一辈说得“清明祭祖要乘早”。就是有关扫墓的规矩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句话究竟有无依据 ?原因又是何 ?

清明习俗

“清明祭祖要乘早”由来

首先想要知道一个说法,究竟有无依据。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出处,毕竟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祭祖的节日,除了清明节还有寒食节。并且这个节日,与清明紧紧相依,在它的前一天。

同时寒食节和清明节习俗相似,两者活像一对“母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依据的。具体是何?我们接着往下看 !

寒食

据史料记载,寒食节最早起源于,纪念忠臣介子推。据说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重耳,曾经为了躲避战乱,逃亡长达十九年之久。在这期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他。等到战乱平息,重耳重回帝位。为表感恩,下令为其升官封爵。但介子推视功名利禄为浮云,只想告老还乡、归隐山林,照顾自己的母亲。重耳不舍得如此忠心的臣子,弃自己而去。于是听从谗言,放火烧山想将其逼出来。但谁曾料想介子推是一个有孝心并且执着的人,说什么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心意。结果最后自己和自己的老母亲,双双被烧死在了山中。而晋文公看着眼前的惨状,悔不当初、痛不欲生。为了表示自己的愧疚,每年这一天都会前来祭拜、追思介子推。后人得知此事迹,也纷纷效仿,寒食节也由此诞生。

介子推

而清明节则是由寒食节衍化而来,在古时人们对于节日习俗十分看重,而寒食节依据习俗,往往在这天不能够使用明火。对于这个习俗,如果放在我们现代还行,毕竟有电。但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古代,那可就极不便利了。于是在宋元时期,统治者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决定废除寒食节。但是寒食节废除了,人们没有固定的节日祭祀祖先,那可如何是好呢。于是国君便把后一天的节气清明,用来替代这一节日,清明节祭祖的习俗也由此产生而来。

看到这里一定就有人会有疑问了,不是清明祭祖要乘早吗? 按照上面的由来,古人应该说清明祭祖要推迟才对啊? 其实非也,试想一下在宋元之前,清明还没有被赋予祭祖的概念。等到了宋元之后,把寒食节的的祭祖习俗移到了这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取代了寒食节,那不就是提前了吗。

“清明祭祖要乘早”原因

在知道了它的由来,接下来我们在看一下为何要乘早的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与农忙有关,众所周知清明节不仅是个节日还是个节气。人们在这天往往要开始着手春耕,所以为了不耽误农时,旧时农村地区一般都会早早地去扫墓祭拜先人。

农民务农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往往都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但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假期,一些离家远的人没有办法协调时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只能提前去祭祖。

结语:

由此观之,老一辈的这个说法也并非是无稽之谈。反而是有凭有据,根据实际情况推理得出的。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