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日本江户时期的教育情况是什么样的如何看待(江户教育是什么玩意)

导语:日本江户时期的教育情况是什么样的?如何看待?

在国内,对于明治维新以前教育的研究多处于整体概况的介绍阶段,近年来对江户时代思想家、学派发展和庶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与文章增多,并向深度扩展。但关于江户时代私塾的专门性研究著作尚不多见,相关论文也是屈指可数。

一.国内学术界对日本江户时期教育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日本教育通史类的研究,主要是在提及江户时代教育史时对私塾给予概括性的介绍。

20世纪80年代,曹孚、滕大春、吴式颖、姜文闵合编的《外国古代教育史》作为新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日本教育史的最早研究成果,对日本从原始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王桂的《日本教育史》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日本教育的通史著作,作者在书中“江户时代的教育机构”一节中提及私塾教育,简要介绍了私塾的教师、私塾教育的特点等,提出“私塾在发展日本近代高等专门教育上是有贡献的。

明治维新后成立的专门学校,很多是在江户时代私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主编的《外国教育史》一书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一章中指出,“德川时代民众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有乡学、寺子屋和私塾等。

其中私塾是学者个人收徒授业的,有的还以传授一家之说而闻名”,书中还介绍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教育生涯和他创办的“庆应义塾”,指出“庆应义塾在福泽谕吉的思想影响和亲自管理下,为日本培养了新型政治、财经方面的专门人才,福泽谕吉在私塾创办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精神,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有直接的良好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江户时代的教育,如杨孔炽的《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基础》,运用丰富的史料,对江户时代教育进行了分阶段的研究,阐述了江户时代教育和日本近代化改革的联系。

此外,从与江户时代有关的专题著作中也可以找到与私塾教育有关的相关片段。例如《福泽谕吉自传》中就介绍了福泽谕吉在绪方洪庵的适塾的求学经历以及开办庆应义塾的过程,这为了解江户时代私塾内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郑梁生的《朱子学之东传日本与其发展》、源了圆的中译本《德川思想小史》、蒋春红的《日本近世国学思想-以本居宣长研究为中心》等关于介绍江户时期思想发展及著名学者思想形成的著作,对我们了解私塾教育的内容、文化背景及私塾经营者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与传播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与日本江户时期教育相关联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朱玲莉的博士论文《近世寺子屋的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江户时期庶民教育机构寺子屋的发展状况、教育内容、往来物等内容,为我们研究同时期同作为庶民教育机构的私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时朱玲莉的《试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洋学塾教育》、《试论中国书院文化对日本私学欧洲中世纪大学那样的情况,在促进学术繁荣、活跃学术思想,培养新生力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此外,从与江户时代有关的专题著作中也可以找到与私塾教育有关的相关片段。例如《福泽谕吉自传》中就介绍了福泽谕吉在绪方洪庵的适塾的求学经历以及开办庆应义塾的过程,这为了解江户时代私塾内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郑梁生的《朱子学之东传日本与其发展》、源了圆的中译本《德川思想小史》、蒋春红的《日本近世国学思想-以本居宣长研究为中心》等关于介绍江户时期思想发展及著名学者思想形成的著作,对我们了解私塾教育的内容、文化背景及私塾经营者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与传播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与日本江户时期教育相关联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朱玲莉的博士论文《近世寺子屋的研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江户时期庶民教育机构寺子屋的发展状况、教育内容、往来物等内容,为我们研究同时期同作为庶民教育机构的私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时朱玲莉的《试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洋学塾教育》、《试论中国书院文化对日本私学教育的影响——以中国“白鹿洞书院”和日本“咸宜园”为例》以及《论日本儒学家广濑淡窗的教育思想》等论文对理解、把握江户时代私塾教育的特点、内容及教育思想等提供了借鉴。

二.国外对日本江户时期教育的研究

江户时代的私塾教育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日本近代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更是吸引了大批日本学者对它进行研究。

在日本关于江户时代私塾教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通史类研究,即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对江户时代的教育进行论述;二是专题史研究,包括私塾兰学、洋学、庶民教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日本关于教育通史类研究相对较多。如尾形裕康在《日本教育通史》中指出“不问阶级出身,对慕名而来的好学青年传授专业性的高等教育。学者以此形式在自家开办的学问所被称为私塾”,就江户时代私塾的教育进行了简单介绍。

文部省编辑的《日本教育史资料》第八卷和第九卷中对江户时代私塾的开办数量、开办地域、开办时间及经营者、塾生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成为本研究的重要参考史料之一。

1992年高桥俊乘出版的《近世学校教育的源流》对江户时代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他在书中通过对中世纪出现的学问所和寺子屋在教育形式上进行对比,指出私塾教育的中间性。

他指出“私塾是学校化的学问所,它不同于规模化的昌平坂学问所和藩校,是狭义上的学问所,是简易的、小规模的学校”,并通过与乡校、寺子屋在教育实施者上的比较指出“与乡校相比,私塾的学问所形式并不浓厚,反而更接近于寺子屋。

由于私塾的规模小,教师即为经营者的特点,所以私塾在学校教育中是最具有浓厚师生感情和同学情谊的”。

石川谦的《日本庶民教育史》和乙竹岩造的《日本庶民教育史》对庶民教育展开了全面研究。石川谦指出“私塾是兼具中世纪家学和近世中期以后显著发展的学校两者之间共同特点的中间性教育机构。

私塾,一是以教师的学问和品德为中心,学生因仰慕其学问和品德聚集而来,进而教授学问,共同学习的场所。二是遵循学问及武艺等一流一派的道统,并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教育。

江户时代的私塾与中世纪的家学相比,其教育、学习范围更广,更为开放,但和近世中期以后的学校相比,其教育范围是狭窄而闭锁的”,并指出“私塾与幕府或藩的儒学者们在自家开设的、在政府保护和干涉下教科——学校》、《近世私塾研究》、《近世学校和教育》、《吉田松阴和松下村塾》、《松下村塾的人们——近世私塾的人才培养》、《广濑淡窗和咸宜园一切都好》等著作多以江户时代的教育为核心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研究。

特别是1983年出版的《近世私塾研究》一书,对近世私塾的经营者、规模、就学状况、教授方法和内容、经营方式以及典型私塾个案等都进行了历史性的研究,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另外,海原彻和石附实于1982年翻译出版的,由英国学者查德·鲁宾格在1979年写的《私塾——开拓近代日本的私人学园》一书中将江户时代的私塾比作为开拓近代日本的私人学园,强调其对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的重大贡献,并认为它是现代注重竞争和实力主义学校的起源。

书中对江户时代的一些代表性私塾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就学形式等进行了概括分析,结合对主宰江户时代私塾的代表性思想家伊藤仁斋、荻生徂徕、本居宜长、吉田松阴等人作为教育者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展开研究,并对明治初期领导者们的教育背景进行了探究,提出“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私塾,不管是在江户时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多彩而丰富的存在”。

奈良本辰也在《日本私塾》一书中介绍了江户时代私塾的发展及其特色,并明确指出“私塾是作为幕府教学总部的昌平坂学问所和各藩藩校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私塾有其独特的特色,教师学识丰富,倡导个性的自由主义,学生来自各个阶层,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相互的信赖感”。以上这些著作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

综合各研究资料,学者们在江户时代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还偏重对私塾教育进行了一些微观的和具体的研究,以微观实证研究、个例分析为主,并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所创授武士教育的家塾不同”,因而是“由不受幕府或藩当局控制的民间儒学家或其他人开办经营的教育机构”。

通过对上述中外参考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可以发现,日本关于江户时代私塾教育的著作及论文较国内充盈,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我国关于日本江户时代私塾教育的专门性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大多是与其相关的同时代的通史性教育研究及相关人物、思想流派等方面的研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