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五首诗词中的鸟儿一种隐喻表达了英雄苦难(诗中有鸟儿的诗句)

导语:五首诗词中的鸟儿,一种隐喻,表达了英雄苦寻用武之地的感慨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是指优秀的禽鸟会选择理想的树木作为自己栖息的地方。这里的“良禽”隐喻的是人才,而“木”,则是能让自己发挥的领导,比喻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单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领导。

1. 《小鸟篇,上裴尹》,刘长卿

唐代诗人刘长卿,更是借《小鸟篇,上裴尹》中的小鸟,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

只缘六翮不自致,长似孤云无所依。

西城黯黯斜晖落,众鸟纷纷皆有托。

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

自怜天上青云路,吊影徘徊独愁暮。

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

绕树空随乌鹊惊,巢林只有鹪鹩分。

主人庭中荫乔木,爱此清阴欲栖宿。

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

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小鸟是何等微小,每天在空中翩翩飞翔,只是徒劳而已,因为“长似孤云无所依”,到处是孤云,没有依靠。“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我特立独行,瞧不起“燕雀”这样的小人之辈;但更害怕“鹰鹯”这样的虎狼之辈。

“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在此,诗人大声呼唤,我想择木而栖,谁能给我这个机会?如果有这个机会,我一定衔花报恩,就像老话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 《短歌行》,曹操

人才,常常借用“鸟儿栖息树林”来表达自己渴望为明主所用,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领导呢,也常常使用“鸟儿栖息树林”来表达自己可以给人才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三国时代的曹操,在《短歌行》里写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绕树三匝,哪里有我的用武之地呢?绕树三匝,也要找到明主。那么谁是明主呢?曹操最后写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明主,我要像周公一样,让天下归心,让天下人才归我。全诗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 《归田园居.其一》,陶渊明

当一个政府腐败的时候,人才当然会对它产生厌恶情绪。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就很喜欢用这种隐喻。在他的《归田园居.其一》里写道: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里的“羁鸟”当然指的是像我这样的人才,而“尘网”指的是昏庸的朝政。我这样的人才,居然在这样的朝廷,耽搁了三十年,真是“明珠暗投”。这样昏庸的朝廷,像一张大网一样,网住了我这样向往自由的鸟儿;我还是怀念以前的乡野生活,就像鸟儿怀念旧的树林,鱼儿怀念过去的河流一样。全诗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咏鸟》,李义府

当人才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的时候,会有怀才不遇之感,唐朝李义府的《咏鸟》,也是用了这种隐喻: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我是如此多才多艺,白天,我在朝云上飞翔;晚上,我伴着琴声啼叫。可惜“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上林”,指的是上林苑,皇家林园,借指朝廷。朝廷有这么多机会,可惜不能给我一个。

这首诗是借鸟儿的处境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皇家园林有这莫多的树,却不肯借一枝给鸟儿栖息。诗人表面是在替鸟儿鸣不平,实际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即所谓借他人之酒,浇自家块垒。

5.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大文豪苏东坡,虽然一生旷达,但他累经贬谪,也有心酸的时候。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曾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非常冷,不同于其他的苏词,开头就是“缺月”和“疏桐”,表达了诗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漏断了,诗人还无法入眠。一句,“谁见幽人独往来”中的“幽人”,再次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谁见”,表达的还是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缥缈孤鸿影”,这里的孤鸿,指的是被贬的自己。“有恨无人省”,自己满身的委屈,却无人能够明白。诗人当时深陷“乌台诗案”,为他说话的却没几个人,确实是“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没有能够让自己发挥的好地方,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最后一句,“寂寞沙洲冷”,更是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和理解,当时,整个大宋王朝,对于苏轼来说,都是冷了,无处躲避。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