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江都邵伯古镇简介(江苏江都邵伯镇的由来)

导语:南宋泰兴令尤袤的邵伯行(扬州江都邵伯镇)

尤袤(1127-1194)字近之,小字季长。常州无锡人(今无锡市)。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之一。

尤袤出生在书香世家,家学渊厚。受到家庭的熏陶与浸染,他五岁能诗,十岁被称为神童,十五岁时,便以词赋闻名于毗陵郡。

绍兴十八年(1148)22岁的他由乡里推荐应礼部试,考中进士,后即随儒学大师喻樗先生游学,直至35岁(1161)才开始为官。从政第一站便任泰兴令,后累官至礼部尚书。

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在长江以北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泰兴紧临淮河,处于边区,常常受到金兵的骚扰。只要金人南侵,首当其冲的泰兴必遭涂炭,所以,“民疲政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尤袤在《淮民谣》中所写的那样:“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淮南丧乱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面对这一状况,尤袤上任伊始,为了兴利除弊,安抚民心,便深入乡村微服私访。百姓纷纷向他反映两大弊政。据《宋史 尤袤传》载:

尤袤“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

当时,邵伯镇在泰兴县治下。南宋统治集团中的投降派为了媚敌,特地在大运河南北交通要道的邵伯镇设立了一个名为“顿”的机构。所谓“顿”者,即为接待,安顿金国使者过往方面而专设的处所。虽然金国使者从来沒有在此停留过,可一年四季都有人在那里准备接待事宜,总是要乘机向民众摊派。不仅如此,漕署的官员还要百姓不时输送蒿秸。这一梱梱秸草,让百姓运来送去,七算八算下来,一梱就要花费数十金,真是劳民伤财,坑害百姓。

为了了解实情,尤袤便亲赴六十里外的邵伯镇。由于当时正值酷暑,烈日当空,又没有一丝风,闷得人透不过气来,他只好不顾体面,披头散发,一副狼狈相。好不容易来到运河边上的“斗野亭”,也只能是不拘小节,叉开双腿,曲膝而坐。于是,留下了《大暑留邵伯埭》的诗: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著,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一官走工事,三伏在道途……”

在“斗野亭”,留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他在《重登斗野亭》中写道:

“豪杰旧游处,此亭名亦俱。凄凉谢公埭,浩荡董家湖。陈迹成兴废,遗篇今有无?登临何限恨,搔首独长吁。”

赫赫有名的斗野亭,原本是文人墨客文游雅集之处。然而,现在空空荡荡,一派凄凉景象,那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陈迹与文人的遗篇?留给人们的只有无限的感叹与痛恨!看着眼前的景物,我只能搔首长叹!诗中语言极其朴实平淡,然而所蕴含与积蓄的情感,却是极其深刻而强烈。

后来,尤袤将调查情况如实上奏,“乃力请台阃奏免之”,终于蠲免革除了这一“久莫去之”的弊政。

由于尤袤忧国亲民,当他离任后又一次回到故地泰兴时,泰兴百姓纷纷拜曰:“此吾父母也”,并为他建生祠,同时在文庙大成殿东侧名宦祠中,特将尤袤列为第一,位居岳飞之左。(朱毓麒)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