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诗词中的真切含义(诗词中的真切意象)

导语:诗词中的真切

诗词例话

真切

  唐人徐凝多吟绝句,曾吟《庐山瀑布》诗云:(《郡阁雅谈》,见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五)

  乐天典杭日,江东学子奔杭取解①。张祜自负诗名,而徐凝亦至,宴于郡中。乐天讽二子矛盾②。祜曰:凝曰:祜曰:&39;《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39;。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赛不得帝遣银河一派垂......。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界破庐山瀑布三千仞,画破青霄始落斜太白《望庐山瀑布》绝句云:‘日暮香炉生紫烟③,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9;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

①解:唐进士由乡而贡曰解,指请白居易推荐去考进士。 ②矛盾:指二人都想当解首。 ③香炉:峰名。

  这里,对徐凝和李白的《瀑布》诗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先看徐凝的诗,跟张祜在这里引的作比较。张祜的,说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的地势高,,说甘露寺的形势好。写金山寺在长江中,四围多树,在长江中流先看到树影。,说从钟声才知道有寺。这四句写两个寺庙,从旁衬托,也写得不差。不过这样从旁衬托的写法,当时比较多,不突出。徐凝用比喻来写瀑布像白练飞动,界破青山,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比较突出,所以胜过张祜的几句。徐凝用白练来比瀑布,李白用银河来比瀑布,李白用的比喻就超过了徐凝的。白练取其白,银河也取其白,用比用显得更有光采,银河在天上,银河落九天,正写出瀑布从高山上落下,像从天上落下,更显得生动而有气势,瀑布是飞流,银河的河也具有流水的含意,比起白练来,就显得更为真切;加上比更有气势。这样一比,徐凝的诗就显得平凡,不生动,所以说。因为有人推重这首诗,所以苏轼特意要加以贬低,称它为,用来抬高李白这一首,大概是矫枉必须过正吧。后人震于苏轼的大名,不敢替徐凝说话,但又不同意的说法,于是婉转地说,徐凝的诗用是有来历的,本于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因为《游天台山赋》是名篇,既然徐凝诗本于它,这也说明徐凝诗不是了。这岂不是迷信诗要有出处,认为有出处就好吗?不知写景的诗不需要讲出处的。再说,徐凝的诗,它的特点还在于用比喻,不在于有出处。其实,像上面指出的,它比张祜的几句高明,并不是。至于曹松的诗,说,即划破青天,似不真切,所以它还不如徐凝。

  胡仔提出一个新的意见,说李白的,不如他的。就这四句看,看不出两句胜过两句。前两句用风吹、月照求衬托瀑布,后两句直接写瀑布,后两句形象生动,气势雄壮,不是前两句可比,那末胡仔为什幺这样说呢?要是就全首诗来说,《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就这首诗看,把那首七绝中的形象和夸张都包括在内了。如,即;如,即,。但这首诗里写的,像,,,在七绝这首诗里都没有,所以就内容说,这首诗比那首七绝更丰富,写得也更细致,比喻用得更多。又这里的,字一本作,看来作是对的,因为闪电一闪就消失了,用来比瀑布不确切,作更合。那就同徐凝的一样了,这也可以说明徐凝的诗不是了。

  但胡仔的意思不是这样,他就举两句,说是提,可见不是指全首诗;提,也对,这两句是白描,不用典故。提,那是指俊伟说的,即写得突出而不同寻常,看来两句,比两句更突出而不同寻常;提,有雄壮有气势的含意,两句显得更壮。再说,两句,配合在全首诗里才显出它用风吹月照来衬托瀑布的好处,胡仔把它从全诗中割裂出来,单看这两句,那是不是使人看不清它在讲什么吗?苏轼赞美,这话是对的,不论就形象生动说,就说,绝句都比两句好。

  通过这个例子,接触到怎样来读这些名篇,怎样来评价这些不同的评论。对于这种描写景物的诗,是不是看它描写得是否真切,是否形象鲜明,是否写得突出而不一般化,是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来读这些诗,这样来评价各种不同的意见,是不是有助于我们的欣赏。

14.偶合

  《蔡宽夫诗话》云:&39;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之句,语颇相近&39;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

①元之:宋诗人壬禹偁字。 ②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③忻然:欣然。

  在写作上要求创新,所以陆机《文赋》里说:朝花已开,指别人已经写过的意境,要辞谢掉,不再去写它。夕秀未振,晚上还没开的花朵,指别人没有写过的,要开放,要写。可是这里也有分别,有的是自己没有意境,袭用别人的意境,那是要不得的。有的是偶合,不是有意抄袭,情形就不同。由于有些作家生活环境相类似,他们在描写同类生活、表现同一主题如离愁别恨等,有时可能发生类似的构思。这样的偶合,仔细辨别起来一定会有不同,可供我们比较,还是可取的。这里讲王禹偁不肯改掉他同杜甫偶合的诗,是对的。

  王禹偁本来是学白居易的诗,他写的《春日杂兴》却同杜诗暗合。试把这两首诗比较一下。杜诗《绝句漫兴》:桃李是亲手种的,有主的。只是墙低,不能保护好桃李花,虽在家内,还像被春风欺负,吹落数枝。这里反映杜甫飘泊到成都作客的失意心情。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被贬官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想欣赏桃杏花,看到花的吹折,产生春风容不得的感想。两人都在失意中,都对着落花感叹,所以产生相类似的感情。不过由于两人的处境不同,所以说法也不一样。王禹偁是被贬,所以说即使想要桃杏来装点一下都容不得,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不平。杜甫是因乱飘泊,所以在感叹中没有这种不平的质问。这两诗虽然相类似,还是真切地写出两人不同的处境和感情,可见偶合的诗还是有不同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熊创作整理编辑!